黃膽肝炎症狀
急性黃疸型肝炎症狀,起病緩慢,約1/3患者起病較急.有發冷,發熱,乏力,食欲明顯減退,厭油,噁心,嘔吐,常伴中上腹不適,腹脹,腹瀉.經1周左右開始尿呈茶色,逐漸鞏膜,皮膚出現黃疸,黃疸重時伴皮膚瘙癢.肝區疼痛.檢查見肝,脾腫大.黃疸期持續2~6周,少數可長達3個月.黃疸型肝炎症狀開始消退時,食欲逐步恢復,肝,脾腫大需經2~3個月才恢復正常,有些肝功能等均正常,但肝區痛,上腹不適等持續存在稱為肝炎後綜合征. 少數急性黃疸性肝炎起病後10天內迅速出現精神神經症狀(嗜睡,煩躁不安,神志不清,昏迷),在排除其他原因後,有肝進行性縮小,黃疸加深,肝功能不正常,特別是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可診斷為重症肝炎,預後差,病死率高. 急性無黃疸性肝炎占全部肝炎的70%~90%,症狀較黃疸型為輕,主要有乏力,納差,腹脹,肝區痛,少數有噁心,嘔吐.體檢有肝腫大,部分有脾腫大,大多數經3~6個月恢復,但遷延不愈和反覆發作者較急性黃疸性肝炎多見. 成年人的黃疸大多數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如近期有飲食不潔史,到街上吃羊肉串,攤上吃飯等,都容易感染甲肝.會逐漸出現惡寒發熱,噁心嘔吐 腹脹肋痛,食欲不振,厭油膩,全身乏力,目黃尿黃等症狀.多屬於急性黃疸型肝炎症狀.
你好,黃疸肝炎就是由於肝炎病毒使肝細胞破壞肝組織破壞重構膽小管阻塞導致血中結合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膚黏膜和眼球鞏膜等部份發黃的症狀.服用葵花護肝片,葵花護肝片是經典國藥之一,整體療肝,具有保肝降酶、改善肝功能、增強肝臟解毒能力、修復肝細胞損傷、抑制肝纖維化和脂肪變性、提高機體免疫的作用。
病情分析: 成年人的黃疸大多數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如近期有飲食不潔史,到街上吃羊肉串,攤上吃飯等,都容易感染甲肝.會逐漸出現惡寒發熱,噁心嘔吐 腹脹肋痛,食欲不振,厭油膩,全身乏力,目黃尿黃等症狀.多屬於急性黃疸型肝炎症狀. 臨床實踐證明,對黃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除臥床休息,注意營養,給予適量的維生素外,以下方法可加速黃疸的消退. ①水衝擊療法:黃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體內往往有水的代謝失調,組織內有水分瀦留現象.在用汞利尿劑或雙氫克尿塞(治療過程中注意防止低鉀)使瀦留的水分充分排出,同時讓病人另飲水,或輸給較大劑量維生素C(一般加入2000~3000mg)的葡萄糖液,以移換排出的水分.如此反復施行,可沖洗瘀積在肝內,血液內及組織內的膽紅質,使之由尿排出,從而縮短黃疸期.具體方法是:a. 清晨空腹飲水1500ml,於30~40分鐘內飲完,然後肌肉注射 1ml撒利汞,每隔3~4日1次,5~6次為1療程.b. 輸給10%葡萄糖液1000ml,內加維生素C 2000~3000mg和氯化鉀1~2g,每日1次(酌給雙氫克尿塞促進利尿效果),10~12次為1 療程. ②引流:十二指腸引流,通過利膽排出毒素,有加速黃疸消退的作用. ③中醫中藥:茵陳蒿湯或茵陳五苓散加減對黃疸型肝炎有良好效果.方劑中加入利膽(如郁金,薑黃,重用柴胡等),消炎(二花,丹皮,辨證酌用黃柏,黃連等),清熱解毒(板藍根等)藥物,可以加速黃疸消退.
黃疸型乙型肝炎整個病程一般分黃疸前期,黃疸期和恢復期三個階段.主要表現為噁心,肝區疼痛,食欲不振,黃疸等. (1),黃疸前期 這個階段,一般持續2~7日,開始有2~3日發燒,精神不振,發困多睡,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厭油膩,腹痛,兩肋痛,腹脹,腹瀉,開始可能有些輕微的上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咽痛,流涕等,有時可誤認為是感冒. (2),黃疸期 這一階段,大約持續1~2周,重的可持續1月以上,這時孩子出現眼黃,面黃,尿黃.尿色如濃茶或如醬油樣,大便發白.隨著黃疸的減輕和消退,孩子的消化道症狀也逐漸減輕和消失. (3),恢復期 這一階段,大約持續2~3周,有的持續1~2月.這一時期黃疸已退,食欲恢復,精神和體力也逐漸恢復.肝功轉氨酶逐漸下降一直到正常.肝腫大也逐漸恢復.但是肝臟實質的真正完全康復還需半年左右.
黃疸肝炎就是由於肝炎病毒使肝細胞破壞,肝組織破壞重構,膽小管阻塞,導致血中結合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膚,黏膜和眼球鞏膜等部份發黃的症狀. 一,基礎治療 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防止交叉及繼發感染.可注射丙種球蛋白,口服卡那黴素以控制腸道細菌的生長. 二,抗病毒藥物應用 三,免疫調節劑的應用:①腎上腺皮質激素(激素)治療;②胸腺肽治療;③強力寧. 四,活躍微循環的藥物治療:莨菪類藥物和小劑量肝素,丹參等,有改善微循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