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生兒胃穿孔的中醫治療

新生兒胃穿孔的中醫治療

問題描述 新生兒先開始吸奶瓶10毫升就再也不吃了,後用勺子灌吃了就吐,每次都這樣(2-3小時一次),後來越來越不吃奶,水都不想喝,檢查胃穿孔什麼原因。
網友回答
2015年05月01日 11:44

新生兒胃穿孔為小兒外科罕見的急腹症,據文獻報導黑人的發病率高於白人。一般於生後2~7天發病,病死率很高,近年來因新生兒外科及麻醉技術的發展,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支援療法,病亡率已有顯著下降,術後存活率與患兒的體重和及時的診斷有直接關係。Romas報導胃穿孔12小時內進行手術者存活率45%,超過12小時則存活率為25%。說明早期診斷及手術治療的重要性。正確的治療是患者康復的希望,如果您的身體健康出現了疾病的症狀,請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的後果,早治療早健康。

2015年05月01日 11:44

關於本病病因各家見解尚不統一,一般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1.胃壁肌層缺損胚胎發育期,消化管來自內,中胚層,內胚層構成黏膜下上皮,中胚層構成肌層,當胚胎3~4周時,胃為食管擴張的梭形部分,胚胎5~6周時,胃左端開始有中胚層環肌的始基,起始於食管下端,胚胎6~7周時漸漸向胃大彎及胃底部發展,至胚胎9周時,胃的斜肌纖維可由環肌發展,最後形成縱肌,直至胚胎4個月時,發育仍不完善,但是胚胎後期縱肌發育較快,特別是胃底部,斜肌發育較慢,故在降生後賁門下胃壁仍很薄弱,如發育期發生障礙,即可形成肌層的缺損。2.胃收縮拉力不均當胃壁肌層缺損時,胃收縮的拉力不均勻,可造成胃的破裂。3.賁門部大彎部過分擴張有些學者認為胃生成過程中,賁門部大彎部的過分擴張(如小兒吞氣後),使胃內壓增加,肌層因此發生斷裂而至穿孔。胃壁肌層缺損最常見於胃底部和大彎側,Kneisil提出,這是正常肌層發育尚未完全的薄弱間隙,這種小塊狀肌層薄弱區很可能是正常新生兒胃壁肌層尚未發育完全,在肌束之間有的交織間隙,這是正常發育過程,但在生後不久很快地繼續發育完善,這些間隙也隨之消失。4.胃腸壁局部缺血還有很多作者不同意胃腸道肌層變薄是一種先天性畸形,相反認為可能是胃腸壁局部缺血的結果,他們提出局部缺血是引起穿孔的常見病因,當窒息,低氧血症,難產和出血等情況下,機體血流代償性重新分佈,使胃腸道,腎和周圍血管床血液供應減少而保證心臟和腦血液供應,如果這個代償保護局部反應過強,可產生胃腸道局部缺血導致穿孔。治療一旦確診,應行急診手術治療。1.術前準備 (1)置胃管減壓吸盡胃內容物。有時胃管通過胃的破裂孔置入腹腔,可抽出腹腔內氣液體,腹脹緩解,呼吸功能改善。(2)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的紊亂。(3)加強支持療法,如輸血、輸氧。但不宜正壓給氧,以免增加腹腔內壓。(4)給予抗生素及維生素K。(5)重症高度腹脹患兒可採取腹腔穿刺減壓,以緩解呼吸困難。2.手術方式在上述處理的基礎上行胃破裂修補術。局麻下取正中或旁正中切口,吸淨腹腔液。探查病變,切除壞死組織,注意避免造成縫合困難。然後在穿孔邊緣健康胃壁行兩層內翻縫合,修補後可用大網膜覆蓋局部。修補完畢後,用生理鹽水徹底沖洗,同時要仔細檢查消化道遠端是否存有梗阻,應同時給予處理。最後放置腹腔引流管。有些學者主張做近側胃大部切除術,胃楔形切除或袖狀切除,但手術創傷過大,新生兒難以耐受。3.術後處理術後禁食,加強支持療法,由靜脈給液及抗生素,有條件者早期開始靜脈高營養,或空腸遠端插管餵養。繼續胃腸減壓至胃腸道功能恢復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