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500度是幾點幾
近視,中醫病名。是眼在調節鬆弛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系統的折射後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前。古代醫籍對本病早有認識,稱為目不能遠視,又名能近怯遠症,至《目經大成》始稱近視。由先天生成,近視程度較高者又稱近覷。近視的發生與遺傳、發育、環境等諸多因素有關,但確切的發病機理仍在研究中。近視是眼在調節鬆弛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系統的折射後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前。近視其實早在隋朝就有一定的認知和闡述:“中醫近視症狀”“目不能遠視”的最早記載見於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明朝將近視進一步具體化,而到清朝時則就是近視一詞誕生的朝代;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稱之為“能近怯遠證”,傅仁宇《審視瑤函》 稱“近覷”,清代黃庭鏡《目經大成》始稱近視。其實追溯到最早期的醫術《黃帝內經》,就清楚地闡明了生命的發展規律,《素問·上古天真論》和《靈樞·天年篇》中,對人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規律有精妙的觀察和科學的概括。中醫很早就認識到各種動物包括人眼的視覺功能都是為適應環境特別是太陽光逐漸演化而成的。1、過用目力,久視傷血,血傷氣損,以致目中神光不能發越於遠處。2、肝腎兩虛,稟賦不足,神光衰弱,光華不能遠及而僅能視近。診斷依據1、遠視力減退,近視力正常。2、驗光檢查為近視。病證鑒別鑒別真性和假性近視,除到醫院驗光外,簡便的方法可在5米近視500度是幾點幾遠處掛一國際標準視力表,先確定視力,然後戴上300度的老花鏡,眺望遠方,眼前會慢慢出現雲霧狀景象,半小時後取下眼鏡,再查視力,如視力增強,可認為是假性近視;如視力依舊或反而下降,你可按這種方法每天進行一次,連續重複三天,如視力仍無改善,就可以確定為真性近視。相關檢查眼部檢查:遠視力減退,近視力正常。可伴有外隱斜或外斜視或眼球突出;高度近視可發生程度不等的眼底退行性改變如近視弧形斑、豹紋狀眼底。6辯證論治辯證要點氣血不足證,久視耗血,血為氣之母,血虛氣亦虛,神光不能發越於遠處,辨證以過用目力、視遠模糊為要點。肝腎兩近視500度是幾點幾虛證,稟賦不足,陽衰過陰以致光華不能遠及,故視近而不能視遠。辨證以自幼視遠模糊為要點。治療原則兒童、青少年均需散瞳驗光,排除假性近視,並配戴合適的凹球面鏡矯正。高度近視除驗光配鏡外,也可用接觸鏡矯正。高度近視有眼底病變者輔以藥物治療,必要時行後鞏膜加固術。20歲以上無禁忌症者可考慮行放射狀角膜切開術或鐳射屈光性切除術。證治分類內治(一) 氣血不足近視500度是幾點幾症狀:視近清楚,視遠模糊,眼底或可見視網膜呈豹紋狀改變;或兼見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治法:補血益氣。方藥:當歸補血東加減。常用藥:生地、熟地、當歸、川芎、黃芪、蒼術、防風、羌活、甘草、薄荷。(二) 肝腎兩虛症狀:能近怯遠,可有眼前黑花飄動,眼底可見玻璃體液化混濁,視網膜呈豹紋狀改變;或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寐差多夢;舌質淡,脈細弱或弦細。治法:滋補肝腎。方藥:駐景丸加減方加減。常用藥:菟絲子、楮實子、茺蔚子、枸杞、前仁、木瓜、寒水石、河車粉、三七粉、五味子。外治1、滴眼藥水:可選用0.25%托品醯胺眼藥水點眼,每晚臨睡前點眼1次。2、屈光手術。
1、針灸治療:按局部取穴(即眼部穴位)為主,全身取穴為輔的取穴原則,根據患者體質與病情的需要,選出2-3個穴位組,定期輪換使用穴位。(1)體針:常用下列陣列穴位:承泣、睛明、四白、肩中俞,頭維、球後,睛明、光明、太沖,照海、絲竹空等,每天針刺1組,輪換取穴,10次為1個療程。(2)耳針:常取穴神門、肝、脾、腎、眼、目1、目2或在耳區尋找痛點,或用王不留行籽等壓穴,每天自行按摩3-4次。(3)梅花針:用梅花針輕輕打刺太陽穴;或打刺背部脊椎兩側(華佗夾脊穴),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2、推拿法:主穴取攢竹下3分,配穴取攢竹、魚腰、絲竹空、四白、睛明,可自我推拿或相互推拿,即以食指指端按住穴位,先主穴,後配穴,對準穴位作小圓圈按摩,共10分鐘。通常1個月為1個療程。3、驗光配鏡:配鏡的原則是選用使病人獲得正常視力的最低度數鏡片。近視500度是幾點幾1、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閱讀和書寫時保持端正的姿勢,眼與書本應保持30cm左右的距離,不在走路、乘車或臥床情況下看書。2、學習和工作環境照明要適度,照明應無眩光或閃爍,黑板不反光,不在陽光照射或暗光下閱讀或寫字。3、定期檢查視力,對驗光確診的近視應佩戴合適的眼鏡以保持良好的視力及正常調節與集合。4、加強體育鍛煉,注意營養,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