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臨床腫瘤學會2007盧卡諾會議報導
乳腺癌 曲妥珠單抗與化療聯用使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獲益 希臘雅典大學醫學院Dahabreh等的一項薈萃分析證實了曲妥珠單抗與化療聯用對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益處。 研究者檢索了1999年1月至2007年2月期間Medline收錄的以及在各大腫瘤學會議上公佈的相關隨機對照臨床研究,這些研究都比較了乳腺癌術後僅接受輔助化療或化療聯合曲妥珠單抗對患者無病生存(DFS)、總生存(OS)和遠處復發(DR)的影響,最終共對5項研究的14079例患者進行了分析。 結果顯示,與單獨化療組相比,聯合治療組在DFS、OS和DR方面都顯示出優勢(RR分別為0.604、0.638和0.573),但嚴重心臟不良事件危險升高(RR=7.779)。 這是第一項對曲妥珠單抗輔助治療乳腺癌的已發表臨床試驗的薈萃分析。其意義在於,不但證實了曲妥珠單抗與化療聯用對HER2陽性乳腺癌的益處,而且對其他實體瘤的治療有借鑒意義,即再次證明了靶向藥物與“傳統”化療藥物聯用的潛力。 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肝轉移:轉移灶大小和數量影響預後 西班牙巴倫西亞大學醫院Bosch等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轉移灶體積較大、數量較多的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預後較差,這些患者即使借助新輔助化療縮小轉移灶並接受了手術,其轉歸仍然不如那些直接接受轉移灶切除術者。 在104例接受肝轉移灶切除術的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中,50例直接切除了肝轉移灶,54例在新輔助化療後切除了肝轉移灶。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結直腸原發病灶所在部位和癌胚抗原(CEA)水準等方面均沒有顯著性差異。與直接手術組相比,新輔助化療組在診斷時的轉移灶較大,在手術時觀察到的腫瘤數目更多。 新輔助化療組和直接手術組的中位總生存期分別為30.1個月和53.9個月(P<0.01),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20.5個月和26.2個月(P<0.01),5年生存率分別為16%和34%(P=0.23)。進一步分析顯示,只有轉移灶大小及數量對總生存期有影響。 胰腺癌 晚期胰腺癌:發生VTE者轉歸差 義大利Mandala等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對於不能手術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靜脈血栓栓塞(VTE)的出現預示著其預後較差,這可能與發生VTE者腫瘤侵襲程度較高相關。 研究者對227例不能手術治療的胰腺癌患者進行了隨訪。 結果顯示,59例患者(26%)發生了VTE,其中28例為同期VTE(即在診斷胰腺癌的同時發現VTE),15例為在化療期間發生的VTE,16例既有同期VTE又在化療期間發生了VTE。 進一步分析顯示,存在同期VTE者對治療的反應較差,但同期VTE的存在並未影響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而在化療期間發生的VTE對PFS和OS均有顯著不良影響。 血液惡性腫瘤 多發性骨髓瘤常伴周圍神經病變 大多數治療多發性骨髓瘤(MM)的藥物可導致周圍神經病變(PN)。印度Malhotra等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很多初治MM患者本身就可存在PN。 研究人員對29例初治MM患者(中位年齡為56歲)和25名健康對照者進行了比較。 結果顯示,18例患者(62.1%)被診斷為PN,其中2例僅依據病史或臨床檢查結果,5例依據臨床檢查和電生理檢查結果,11例僅依據電生理檢查結果,而25名健康對照者中僅2例依據電生理檢查結果被診斷為PN。 在中位時間為9個月的隨訪期間,10例患者死于腎衰及其併發症、感染或骨髓瘤進展。PN的存在是患者全因死亡的獨立預測因素。 組織學類型影響胃淋巴瘤預後 新加坡Ang等的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胃淋巴瘤患者的組織學類型若為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為主型,則其侵襲程度高,預後不良。 在胃淋巴瘤的組織學類型上,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和DLBCL可以不同比例混合存在。為評估各組織學類型所占比例與患者預後的關係,研究者對76例胃淋巴瘤患者進行了分析。這些患者的組織學類型為:26例為單純MALT淋巴瘤(1a組),13例主要為MALT淋巴瘤(1b組),9例主要為DLBCL(2a組),28例為單純DLBCL(2b組)。 與DLBCL為主型患者(2a+2b組)相比,MALT淋巴瘤為主型患者(1a+1b組)結外受累率較低(≥2個部位受累:5%對27%),國際預後指數(IPI)較低(低/低-中得分:92%對70%)。1a、1b、2a和2b組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78%、92%、67%和46%。多因素分析顯示,組織學類型為DLBCL為主型和高/高-中IPI為總生存的獨立不良預後因素[風險比(HR)分別為6.8和3.1]。 非霍奇金淋巴瘤:VEGF-A陽性者逾六成 土耳其Paydas等報告,61.6%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表達血管內皮生長因數A(VEGF-A),且VEGF-A表達與EB病毒(EBV)的表達高度相關。 EBV感染是NHL的重要致病因素,而VEGF-A在腫瘤發病機制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研究者應用免疫組化染色,檢測了EBV和VEGF-A在177例NHL患者中的表達。 結果顯示,在25例患者(14.1%)中檢測到了EBV,低度惡性淋巴瘤和進展期淋巴瘤患者的EBV陽性率分別為5/60例和20/117例;在109例患者(61.6%)中檢測到了VEGF-A,低度惡性淋巴瘤和進展期淋巴瘤患者的VEGF-A陽性率分別為31/60例和78/117例。VEGF-A表達與進展期淋巴瘤之間存在重要相關性(P=0.052),EBV表達與VEGF-A表達亦顯著相關(P=0.041)。EBV陽性和陰性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別為48個月和98個月,VEGF-A陽性和陰性者分別為60個月和98個月。 VEGF-A與EBV表達的高度相關提示了血管發生與病毒致癌作用之間的相關性。由於表達EBV和(或)VEGF-A者的預後更差,因此這類患者應給予抗血管發生和抗病毒治療。 75歲以上淋巴瘤患者:體能狀態是唯一預後因素 新加坡國家癌症中心Lim等的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對於75歲以上的老年淋巴瘤患者來說,體能狀態是唯一影響其預後的因素,因而也是影響其治療決策的最重要因素。 在若干預後指標中,對於淋巴瘤患者來說,年齡>60是獨立的不良預後因素。然而,對於大於75歲的淋巴瘤患者的特徵及預後研究的較少。 研究者對在同一家醫院接受診治的731例淋巴瘤患者進行了分析,這些患者被分成≤60歲組(430例)、61~74歲組(218例)和≥75歲組(83例)。 除霍奇金淋巴瘤(≤60歲組更常見)外,三組患者的組織學類型沒有顯著性差異。除體能狀態外,61~74歲組和≥75歲組就診時的臨床特徵沒有顯著性差異,但這兩組與≤60歲組相比有更多患者表現為晚期疾病,結外受累,乳酸脫氫酶水準升高,白蛋白降低和ECOG評分>2。≤60歲組、61~74歲組和≥75歲組的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67%、37%和22%(P<0.0001)。 多因素分析顯示,組織學類型、ECOG評分和腫瘤分期是≤60歲組和61~74歲組的預後因素,而只有體能狀態是≥75歲組的獨立預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