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歐洲臨床腫瘤學會2007盧卡諾會議報導
問題 【腫瘤科】 【歸檔】 07年08月12日

歐洲臨床腫瘤學會2007盧卡諾會議報導

問題描述 歐洲臨床腫瘤學會(ESMO)2007盧卡諾會議於2007年7月5-7日在瑞士盧卡諾舉行。會議吸引了包括腫瘤內科、腫瘤放射科、腫瘤外科、臨床前研究者以及相關專業領域專家在內的多位業內人士參加。與會學者報告了乳腺癌、前列腺癌、血液惡性腫瘤、肺癌和結直腸癌等腫瘤的最新研究進展,包括支持療法和最新藥物進展,現摘主要內容如下。 前列腺癌 去勢治療失敗的前列腺癌:阿比特龍獨具治療優勢 英國Royal Marsden NHS Foundation Trust的兩項正在進行中的Ⅱ期臨床研究顯示,對於藥物或手術去勢治療後腫瘤仍持續生長的前列腺癌,即所謂的去勢治療失敗的前列腺癌(CRPC),一種可以抑制身體任何部位雄激素產生的藥物——阿比特龍不但可以降低其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水準,而且有助於縮小腫瘤,顯現出了治療希望。 目前,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一般首選包括藥物和手術在內的去勢治療方法來減少睾丸合成雄激素,但這種治療無法抑制身體其他部位產生雄激素。阿比特龍是一種口服的細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450)c17抑制劑,通過抑制雄激素合成中的關鍵酶——CYP450c17而降低雄激素水準,且對睾丸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雄激素都有抑制作用。 第一項開放標籤的Ⅱ期臨床研究顯示,經阿比特龍治療2個月後,61%的CRPC患者其PSA水準可降低50%以上,有些患者的腫瘤還發生了縮小(部分緩解)。 該研究共納入了18例未接受過化療的CRPC患者,這些患者均對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LHRH)激動劑、抗雄激素藥物、己烯雌酚和皮質類固醇耐藥。這些患者接受阿比特龍1000 mg/d治療。 結果顯示,11例患者(61%)在治療2個月時PSA水準下降幅度大於50%,且第1例接受治療者在3個月時的CT檢查結果證實分期降低。患者能很好地耐受阿比特龍,未出現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的證據,而預期出現的鹽皮質激素過量相關性毒性(包括低血鉀、高血壓和下肢水腫),經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治療控制良好。所有患者的迴圈睾酮水準在阿比特龍治療前處於去勢範圍內(<50 ng/dl),治療後則很快降至檢測不到水準(<1 ng/dl),迴圈腫瘤細胞數量亦降低。這些結果不但表明阿比特龍具有抗腫瘤活性,而且提示至少60%的CRPC是由雄激素引起的。 第二項正在進行中的Ⅱ期臨床研究顯示,對於曾經接受過多西他賽治療且療效欠佳的CRPC患者,阿比特龍亦能使65%的患者PSA水準下降50%以上。 該研究目前共入組了17例對LHRH激動劑、抗雄激素藥物、己烯雌酚和多西他賽耐藥的CRPC患者。這些患者接受阿比特龍1000 mg/d治療。治療期間所有疾病進展的患者都給予阿比特龍與皮質類固醇聯合治療。 結果顯示,11例患者(65%)PSA水準下降幅度大於50%,預期不良反應包括容易逆轉的低血鉀、高血壓和下肢水腫。通過增加皮質類固醇劑量,緩解了1例患者存在的重度疲勞症狀。所有患者目前仍在研究當中。 其他 雙膦酸鹽相關下顎骨壞死:改善臨床轉歸重在預防 下顎骨壞死(ONJ)是雙膦酸鹽(尤其是唑來膦酸)治療相關的常見嚴重不良反應。義大利La Verde等採用以臨床口腔檢查和口腔科醫師及患者教育為基礎的ONJ預防計畫,有效改善了ONJ患者的臨床轉歸。 154例腫瘤患者(女性95例,男性59例)在03年10月至06年10月期間接受雙膦酸鹽治療,其原發腫瘤為乳腺癌(66例)、前列腺癌(28例)、肺癌(26例)、骨髓瘤(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和其他腫瘤(21例)。一項以臨床口腔檢查和口腔科醫師及患者教育為基礎的ONJ預防計畫自05年6月起在所有患者中施行。 15例患者(9.7%)被診斷為ONJ,包括05年6月之前的8例和之後的7例。這些患者都接受了唑來膦酸治療,其中4例還接受過帕米膦酸二鈉治療。ONJ首發症狀為多發性復發性牙槽膿腫(9例)、疼痛(3例)、牙齒鬆動(1例)、下唇感覺異常(1例)和骨外露(1例)。主要治療包括抗生素和抗真菌藥(11例)、刮除術(3例)和外科手術治療(4例)。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4例患者也是預後更差者,都是在預防計畫啟用之前被診斷為ONJ的。而在05年6月之後被診斷為ONJ的7例患者,僅藥物治療就很好地控制了其症狀。 肺癌 瘦素和脂聯素未參與NSCLC全身性炎症反應 希臘Karapanagiotou等的研究表明,瘦素和脂聯素沒有直接參與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全身性炎症反應,而抵抗素作為致炎細胞因數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評估。 研究者檢測了101例晚期NSCLC患者初診時、化療後和疾病進展時的空腹脂肪因數(瘦素、脂聯素和抵抗素)水準,以51名健康志願者作為對照。 結果顯示,經年齡、性別和體重指數(BMI)校正後,NSCLC患者的血清瘦素及脂聯素水準與健康志願者均無顯著性差異,但抵抗素水準顯著高於後者(5.0對3.5 ng/ml,P=0.007)。多因素分析顯示,初診時的血清瘦素、脂聯素及抵抗素水準對總生存及至腫瘤進展時間(TTP)均無預測價值。在這三個脂肪因數中,僅血清抵抗素水準與NSCLC患者的體重減輕相關。 鉑敏感晚期小細胞肺癌:二線化療療效不明顯 義大利Martelli等的一項回顧性研究表明,多種二線化療方案對鉑敏感晚期小細胞肺癌(SCLC)患者生存期的改善都不明顯。 研究者對1993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間一線化療後無復發生存期>6個月的73例鉑敏感SCLC患者進行了分析。二線化療方案包括單藥化療(37%)、含鉑的二藥聯合化療(55%)和不含鉑的二藥聯合化療(8%)。 在67例可評估患者中,二線化療使58例患者(79%)獲得了部分緩解(PR),9例患者(12%)病情穩定(SD),即總體腫瘤生長控制率(PR+SD)達91%,但中位至腫瘤進展時間(TTP)僅3個月,總生存期僅6.5個月,1年生存率為11%。 多變數分析顯示,與療效相關的最重要因素為年齡,而含鉑化療方案與單藥化療方案的療效無顯著性差異。 惡性黑素瘤 生物化學療法可改善轉移性黑素瘤預後 以色列Sheba醫學中心Bar等介紹了其應用生物化學療法治療轉移性黑素瘤的經驗:對於體能狀態良好且沒有其他嚴重疾病的轉移性黑素瘤患者,生物化學療法可成為其可行的治療選擇。 57例經活檢證實為不能手術治療的晚期黑素瘤患者接受了生物化學治療。治療方案為順鉑+達卡巴嗪+白介素2(IL-2)+干擾素(IFN)α-2b,每3周為一個療程,治療6個療程,或治療至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病情進展。 對接受≥2個療程且隨訪時間≥18個月的52例患者的分析顯示,治療總有效率為42%(22例),完全有效率為27%(14例),7例患者仍無病生存,其中6例已無病生存2年以上。18%的患者因不良反應而停止了治療,未觀察到治療相關性死亡。
網友回答
2007年08月12日 22:06

乳腺癌 曲妥珠單抗與化療聯用使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獲益 希臘雅典大學醫學院Dahabreh等的一項薈萃分析證實了曲妥珠單抗與化療聯用對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益處。 研究者檢索了1999年1月至2007年2月期間Medline收錄的以及在各大腫瘤學會議上公佈的相關隨機對照臨床研究,這些研究都比較了乳腺癌術後僅接受輔助化療或化療聯合曲妥珠單抗對患者無病生存(DFS)、總生存(OS)和遠處復發(DR)的影響,最終共對5項研究的14079例患者進行了分析。 結果顯示,與單獨化療組相比,聯合治療組在DFS、OS和DR方面都顯示出優勢(RR分別為0.604、0.638和0.573),但嚴重心臟不良事件危險升高(RR=7.779)。 這是第一項對曲妥珠單抗輔助治療乳腺癌的已發表臨床試驗的薈萃分析。其意義在於,不但證實了曲妥珠單抗與化療聯用對HER2陽性乳腺癌的益處,而且對其他實體瘤的治療有借鑒意義,即再次證明了靶向藥物與“傳統”化療藥物聯用的潛力。 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肝轉移:轉移灶大小和數量影響預後 西班牙巴倫西亞大學醫院Bosch等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轉移灶體積較大、數量較多的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預後較差,這些患者即使借助新輔助化療縮小轉移灶並接受了手術,其轉歸仍然不如那些直接接受轉移灶切除術者。 在104例接受肝轉移灶切除術的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中,50例直接切除了肝轉移灶,54例在新輔助化療後切除了肝轉移灶。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結直腸原發病灶所在部位和癌胚抗原(CEA)水準等方面均沒有顯著性差異。與直接手術組相比,新輔助化療組在診斷時的轉移灶較大,在手術時觀察到的腫瘤數目更多。 新輔助化療組和直接手術組的中位總生存期分別為30.1個月和53.9個月(P<0.01),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20.5個月和26.2個月(P<0.01),5年生存率分別為16%和34%(P=0.23)。進一步分析顯示,只有轉移灶大小及數量對總生存期有影響。 胰腺癌 晚期胰腺癌:發生VTE者轉歸差 義大利Mandala等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對於不能手術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靜脈血栓栓塞(VTE)的出現預示著其預後較差,這可能與發生VTE者腫瘤侵襲程度較高相關。 研究者對227例不能手術治療的胰腺癌患者進行了隨訪。 結果顯示,59例患者(26%)發生了VTE,其中28例為同期VTE(即在診斷胰腺癌的同時發現VTE),15例為在化療期間發生的VTE,16例既有同期VTE又在化療期間發生了VTE。 進一步分析顯示,存在同期VTE者對治療的反應較差,但同期VTE的存在並未影響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而在化療期間發生的VTE對PFS和OS均有顯著不良影響。 血液惡性腫瘤 多發性骨髓瘤常伴周圍神經病變 大多數治療多發性骨髓瘤(MM)的藥物可導致周圍神經病變(PN)。印度Malhotra等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很多初治MM患者本身就可存在PN。 研究人員對29例初治MM患者(中位年齡為56歲)和25名健康對照者進行了比較。 結果顯示,18例患者(62.1%)被診斷為PN,其中2例僅依據病史或臨床檢查結果,5例依據臨床檢查和電生理檢查結果,11例僅依據電生理檢查結果,而25名健康對照者中僅2例依據電生理檢查結果被診斷為PN。 在中位時間為9個月的隨訪期間,10例患者死于腎衰及其併發症、感染或骨髓瘤進展。PN的存在是患者全因死亡的獨立預測因素。 組織學類型影響胃淋巴瘤預後 新加坡Ang等的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胃淋巴瘤患者的組織學類型若為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為主型,則其侵襲程度高,預後不良。 在胃淋巴瘤的組織學類型上,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和DLBCL可以不同比例混合存在。為評估各組織學類型所占比例與患者預後的關係,研究者對76例胃淋巴瘤患者進行了分析。這些患者的組織學類型為:26例為單純MALT淋巴瘤(1a組),13例主要為MALT淋巴瘤(1b組),9例主要為DLBCL(2a組),28例為單純DLBCL(2b組)。 與DLBCL為主型患者(2a+2b組)相比,MALT淋巴瘤為主型患者(1a+1b組)結外受累率較低(≥2個部位受累:5%對27%),國際預後指數(IPI)較低(低/低-中得分:92%對70%)。1a、1b、2a和2b組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78%、92%、67%和46%。多因素分析顯示,組織學類型為DLBCL為主型和高/高-中IPI為總生存的獨立不良預後因素[風險比(HR)分別為6.8和3.1]。 非霍奇金淋巴瘤:VEGF-A陽性者逾六成 土耳其Paydas等報告,61.6%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表達血管內皮生長因數A(VEGF-A),且VEGF-A表達與EB病毒(EBV)的表達高度相關。 EBV感染是NHL的重要致病因素,而VEGF-A在腫瘤發病機制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研究者應用免疫組化染色,檢測了EBV和VEGF-A在177例NHL患者中的表達。 結果顯示,在25例患者(14.1%)中檢測到了EBV,低度惡性淋巴瘤和進展期淋巴瘤患者的EBV陽性率分別為5/60例和20/117例;在109例患者(61.6%)中檢測到了VEGF-A,低度惡性淋巴瘤和進展期淋巴瘤患者的VEGF-A陽性率分別為31/60例和78/117例。VEGF-A表達與進展期淋巴瘤之間存在重要相關性(P=0.052),EBV表達與VEGF-A表達亦顯著相關(P=0.041)。EBV陽性和陰性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別為48個月和98個月,VEGF-A陽性和陰性者分別為60個月和98個月。 VEGF-A與EBV表達的高度相關提示了血管發生與病毒致癌作用之間的相關性。由於表達EBV和(或)VEGF-A者的預後更差,因此這類患者應給予抗血管發生和抗病毒治療。 75歲以上淋巴瘤患者:體能狀態是唯一預後因素 新加坡國家癌症中心Lim等的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對於75歲以上的老年淋巴瘤患者來說,體能狀態是唯一影響其預後的因素,因而也是影響其治療決策的最重要因素。 在若干預後指標中,對於淋巴瘤患者來說,年齡>60是獨立的不良預後因素。然而,對於大於75歲的淋巴瘤患者的特徵及預後研究的較少。 研究者對在同一家醫院接受診治的731例淋巴瘤患者進行了分析,這些患者被分成≤60歲組(430例)、61~74歲組(218例)和≥75歲組(83例)。 除霍奇金淋巴瘤(≤60歲組更常見)外,三組患者的組織學類型沒有顯著性差異。除體能狀態外,61~74歲組和≥75歲組就診時的臨床特徵沒有顯著性差異,但這兩組與≤60歲組相比有更多患者表現為晚期疾病,結外受累,乳酸脫氫酶水準升高,白蛋白降低和ECOG評分>2。≤60歲組、61~74歲組和≥75歲組的5年總生存率分別為67%、37%和22%(P<0.0001)。 多因素分析顯示,組織學類型、ECOG評分和腫瘤分期是≤60歲組和61~74歲組的預後因素,而只有體能狀態是≥75歲組的獨立預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