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有痔瘡有沒有影響
婦女在孕期確實易患痔瘡 ,據資料統計 ,孕婦痔瘡發生率高達 76%。孕婦由於子宮靜脈與直腸靜脈相通 ,子宮隨著胎兒增大而增大 ,增大的子宮壓迫靜脈 ,造成靜脈血回流受阻、瘀血。再則孕婦活動減少 ,胃腸蠕動變慢 ,大便在腸道停留時間過長 ,其中水分易被吸收 ,使大便成塊、硬結 ,造成便秘 ,從而加重靜脈瘀血程度 ,以致肛門處的靜脈血管擴大增粗 ,扭曲成團 ,出現破裂、出血、疼痛等症狀 ,繼而發展成痔瘡。孕婦患痔瘡後若反復出血 ,則會嚴重影響健康和胎兒發育。預防痔瘡發生 ,一是適當參加一些體力活動 ,促進胃腸蠕動和血液迴圈 ;二是每日定時排便 ,排便時不要久蹲不起或過分用力 ;三是適量吃些纖維素較多的蔬菜 ,如韭菜、芹菜、白菜、菠菜等 ,以促進腸蠕動 ,多吃水果 ,以香蕉最佳 ,每天早晨飲適量涼開水 ,平時避免久坐久站 ;四是少吃辣椒、芥末等刺激性強的食物 ;五是加強肛門鍛煉 ,自行收縮肛門 ,放鬆後再收縮 ,連續做 3次 ,每次 1分鐘 ,每日做 3~ 7次。出現痔瘡腫痛、出血較多等情況 ,及時就診治療。
孕婦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大,不少人都會患痔瘡,原來的輕度的痔也可能加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子宮日益膨大,下腔靜脈受到壓迫,影響到血液回流,致使肛門處靜脈充血擴張所致。有的人則是因為分娩時過於用力或會陰撕裂,加重靜脈回流障礙而引起。孕婦患了痔瘡一般以保守治療為好。因為麻醉和手術刺激對孕婦和胎兒都有影響,一般應等到產後再作手術治療。而產後隨著腹內壓降低,靜脈回流障礙解除,痔一般會慢慢變小或萎縮。因此,對妊娠期的痔瘡應以熏法外治為主。一般外痔不需什麼特殊治療。內痔出血或脫出、腫痛,則需及時到醫院專科進行診治。如症狀較輕,可用高錳酸鉀(PP粉)適量化水呈淡紅色後坐浴,或用苦參30克,黃柏30克,蛇床子15克水煎熏洗,對胎兒無影響。在飲食上應注意多吃水果蔬菜,少吃油煎油炸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養成每天定時大便的良好習慣。如有便秘,可適當吃些蜂蜜、芝麻、優酪乳等。避免久坐、久站。產前1個月仍要適當走動和平臥。如發現胎位不正,應及時糾正。另外,堅持便後用溫熱水清洗肛門,使肛門部經常保持乾燥、清潔,對於減輕痔的症狀和預防痔的發生均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