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檢抗凝血
問題
【內科】
【歸檔】 15年02月21日
體檢抗凝血
網友回答
①凝血時間。原理:在一定條件下,觀察血液離體後至完全凝固所需的時間。測定應採用試管法。 正常值:4~12min。 臨床意義:凝血時間延長見於較顯著的因數Ⅷ、Ⅸ、Ⅺ減少,高度的凝血酶原減少,纖維蛋白原減少及血中有抗凝藥物或大量 FDP時。當因數Ⅷ、Ⅸ、Ⅺ等減少不顯著時,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凝血時間仍正常。故此試驗不適於做判定因數Ⅷ、Ⅸ、Ⅺ有無異常的過篩試驗。 ②再鈣化時間。測定去鈣血漿加入鈣質後凝固所需的時間。 正常值:3分鐘之內。 臨床意義與凝血時間相同,但較其更為敏感。 ③血漿凝血酶原時間。原理:在組織因數及鈣等因數的作用下,凝血酶原轉變成凝血酶。本試驗是在血漿中加入組織因數(兔腦),使凝血酶原轉變成凝血酶。
臨床意義:檢查內源性凝血系統所有因數有無缺乏的一種過篩試驗,較凝血酶原消耗試驗更為敏感。因數Ⅱ、Ⅴ、Ⅹ及纖維蛋白原減少,或有抗凝物質存在時,本試驗結果亦可延長。 ⑥凝血活酶生成試驗。原理:在試管中將血漿因數、血小板第3因數及Ca2+等成分等量混合後,可形成凝血活酶。檢查其使基質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即可反映出凝血活酶的活動度。將患者標本與正常人標本進行各種組合,即可確定患者的缺陷。 正常值:比正常對照超過5秒則為異常。 臨床意義:用以確定輕型血友病及進行分型。 ⑦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糾正試驗。將患者血清、吸附血漿與正常血清及吸附血漿做不同的組合後測定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觀察其糾正與否。用於血友病甲和乙的診斷和定型。 ⑧凝血酶原時間糾正試驗。將患者血漿與正常血漿、吸附血漿及吸附血清做不同組合後測定凝血酶原時間,觀察其糾正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