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醫院黑熱病
黑熱病病因:當受染白蛉叮咬人時,將前鞭毛體注入皮下組織,少部分被中性粒細胞坡壞,大部被網狀內皮系統的巨噬細胞所吞噬並在其中繁殖、增生,隨血流至全身,破壞巨噬細胞,又被其他單核一巨噬細胞所吞噬,如此反復,導致機體單核巨噬細胞大量增生,以肝、脾、骨髓、淋巴結的損害為主。細胞增生和繼發的阻塞性充血是肝脾、淋巴結腫大的基本原因。由於粒細胞及免疫活性細胞的減少,所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繼發感染。因網狀內皮系統不斷增生,漿細胞大量增加,所致血漿球蛋白增高,加之肝臟受損合成白蛋白減少,致使血漿白球蛋比值倒置。
黑熱病臨床表現:潛伏期—般為3~6個月,最短僅10天左右,最長的達9年之久。1.典型臨床表現(1)發病 多緩慢,不規則發熱,呈雙峰熱,中毒症狀輕,初起可有胃腸道症狀如食欲減退、腹痛腹瀉等。可有類似感冒樣症狀。病程較長,可達數月,全身中毒症狀不明顯,有些患者發熱數月仍能勞動。(2)脾、肝及淋巴結腫大 脾明顯腫大,起病後半個月即可觸及、質軟,以後逐漸增大,半年後可達臍部甚至盆腔,質地硬。肝為輕至中度腫大,質地軟;偶有黃疸腹水。淋巴結為輕至中度腫大。(3)貧血及營養不良 在病程晚期可出現,有精神萎靡、頭髮稀疏、心悸、氣短、面色蒼白、浮腫及皮膚粗糙,皮膚顏色可加深故稱之為黑熱病(kala—azar即印度語發熱、皮膚黑之意)。可因血小板減少而有鼻出血、牙齦出血及皮膚出血點等。在病程中症狀緩解與加重可交替出現,一般病後1個月進入緩解期,體溫下降,症狀減輕,脾縮小及血象好轉,持續數周,以後又可反復復發,病程遷延數月。2.特殊臨床類型(1)皮膚型黑熱病 多數患者有黑熱病史,可發生在黑熱病病程中,少數為無黑熱病病史的原發患者。皮損主要是結節、丘疹和紅斑,偶見褪色斑,表面光滑,不破潰很少自愈,結節可連成片類似瘤型麻風。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但面頰部多見。患者一般情況良好,大多數能照常工作及勞動,病程可長達10年之久。(2)淋巴結型黑熱病 較少見,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無黑熱病病史,可與黑熱病同時發生。表現為淺表淋巴結腫大,尤以腹股溝部多見,花生米大小,也可融合成大塊狀,較淺可移動,局部無紅腫熱痛。全身情況良好,肝脾多不腫大或輕度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