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新生兒臂叢神經
問題 【內科】 【歸檔】 14年08月15日

新生兒臂叢神經

問題描述 我寶寶出生時因肩難產,右手沒法抬起來,經鑒定是右手臂叢神經未完全受損,手指能動,而且抓的時候很有力氣,手臂一直愛向下放,請問這種情況怎麼辦?
網友回答
2014年08月15日 21:29

臂叢神經麻痹 【病因】臂叢神經癱瘓是常見的產後癱瘓。見於肩部不易娩出而用力牽拉頭部或臀位產過度牽拉頭部、上肢或軀幹時造成臂叢神經受壓迫或撕裂而引起上肢完全或部分的弛緩性癱瘓。 【臨床表現】可分為上臂型和前臂型二類。 1.上臂型麻痹,該型常見,損傷限於頸Ⅴ、Ⅵ神經。肩部不能外展;上肢內收、內旋、下垂、不能外旋;前臂處於旋前的姿勢,外伸不受影響,但不能後旋。肱二頭肌反射消失,受累側擁抱反射不能引出。當膈神經受損則出現膈肌麻痹。 2.前臂型較少見,由於頸Ⅶ、Ⅷ及胸神經受損。主要為手的癱瘓,若第一胸椎神經根的交感神經受損,可出現受損側的眼瞼下垂、瞳孔縮小(霍納綜合症)。 輕症病例不易發現;嚴重損傷的病例可累及整個上肢。有時需與肱骨頭脫離和脫臼,肱骨骨折、鎖骨骨折或腦性癱瘓等鑒別。 【治療】用夾板將上肢固定于外展、外旋,前臂肘關節屈曲的位置。二周內不能活動。以後有肌肉萎縮者可考慮矯形手術。 【預後】多數患兒預後良好,經3-6個月可完全恢復。但肌力弱,尤其是三角肌弱持續較久。部分患兒可留下後遺症。

2014年08月15日 21:29

胎兒的臂叢神經在分娩的過程中受牽拉或壓迫是引起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的主要原因,最常見是損傷臂叢上幹。出生的嬰兒發現上肢(從肩部到手指)兩側運動不對稱或有功能障礙者如:肩關節不能外展與上舉、肘關節不能屈曲而能伸,腕關節雖然能屈曲但肌力減退等症狀,應考慮為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即產癱)。 因臂叢神經損傷往往合併臂叢周圍出血最後粘連瘢痕化,如果儘早冶療,可預防粘連阻止瘢痕化,並可刺激周圍神經儘快恢復。因此,對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被動觀察不如儘早治療,治療越早,瘢痕形成越少,因此,主張早期進行康復治療。如果經過3個月至6個月的保守康復治療後,臨床檢查及肌電圖檢查無明顯恢復,可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