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聽覺頻率
問題 【五官科】 【歸檔】 15年02月27日

聽覺頻率

問題描述 我的聽力可能有點問題,多次治療,想問一下體檢是怎麼檢測聽力的?大概需要多少錢?我有時候很近,聲音很大聲都聽不清。
網友回答
2015年02月27日 12:31

1.表聲檢查法 一般採用碼錶,記錄聽到表聲的距離,並與正常耳比較(受試耳聽距/正常耳聽距). 2.耳語檢查法 在長6m的靜室內進行.以耳語強度說出常用詞彙,記錄受試耳可以聽清的距離並與正常耳比較(受試耳聽距/正常耳聽距). 3.音叉檢查法 音叉放於距耳道口約lcm處,聽得者為“氣導”;置於顱骨上聽得者為“骨導”.

2015年02月27日 12:31

指導意見:(1)骨導偏向(Weber)試驗 音叉置於顱骨正中,令受試者指出響度偏向.如偏向健側或聽力損失較輕一側,則患耳或聽力損失較重側為感音神經性聾;反之則為傳導性聾;如在正中,則或雙耳聽力正常,或為雙耳氣,骨導聽力相應減退的綜合結果. (2)氣,骨導差比較(Rinne)試驗 比較音叉氣導聽到時間與骨導聽到時間的長短.氣導時間長於骨導者記為陽性(+),反之記為陰性(一),二者相等者記為陰陽性(土).若雖氣導時間長於骨導,但二者均短于正常聽力耳,則記為短陽性.陰性或陰陽性者提示聽力損失為傳導性或混合性,而陽性者主要為正常;短陽性者主要見於感音神經性聾. (3)骨導對比(Schwabach)試驗:比較受試耳與聽力正常耳的骨導時間長短.長於正常耳者見於傳導性聾,短于正常者多為感音神經性聾或混合性聾. (4)鐙骨活動(Gelle)試驗:音叉敲響後置於乳突,並以鼓氣耳鏡在外耳道加壓.如加壓時音叉響度有變化,則為陽性,表示鐙骨活動;如響度不變,則為陰性,表示鐙骨活動受限.音叉檢查應記明所用音叉的頻率.這種檢查對耳硬化症的診斷頗有意義. 4.純音測聽 以電子純音聽力計施加倍頻程頻率純音檢測受試耳聽閾.對有聽力損失者應分別以氣導和骨導進行檢測,以利於區別聽力損失的性質.氣導檢測時,對雙耳聽閾差超過40dB者應在健側施加掩蔽,防止“影子聽力曲線”.骨導測試應常規在對側施加掩蔽.聽閾記錄為“dBHL”.對疑有重振現象者,可進行雙耳響度平衡試驗或短增量敏感指數(SISl)試驗. 5.聲阻抗測聽 主要用於對中耳功能狀態的檢查.其基本測試項目有:鼓膜平面靜態聲順值測定,鼓室圖和鐙骨肌反射測試.靜態聲順值以聲阻抗等效容積表示.鼓室圖測量以220Hz探測音測試,外耳道壓力在+1.96~一1.96kPa(+200~-200mmH2O)之間連續變化,將各壓力下的聲順值相連得出鼓室圖曲線,分為A,B和C型曲線,其中A型又可分As和Ad兩個亞型.鐙骨肌反射可以協助判斷聽骨鏈活動狀況,還可以用於分析有無中樞病變及協助面神經損傷定位.[醫學教育 網 搜集整理] 6.電反應測聽 利用疊加平均技術記錄聽覺系統聲誘發電位,判斷聽覺系統功能狀態,分析耳科和神經科的某些疾患.目前用於臨床的主要有耳蝸電圖,聽性腦幹反應和中潛伏期反應.電反應測聽檢查除對雜訊環境有與純音測聽的同樣要求外,還要求檢查環境的電學遮罩,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環境電學雜訊對電位記錄的干擾. (1)耳蝸電圖:可以利用蝸神經動作電位(AP)反應閾接近聽閾的特點客觀估價難以合作者的聽閾;與其他聽力學檢查手段結合鑒別耳聾病變部位(傳導性,耳蝸或蝸後). (2)聽性腦幹反應(ABR):屬短潛伏期電位,一般用短聲進行測試.可以與其他聽力學檢查結合用於鑒別聽力損失性質;最常用於檢查有無耳蝸後病變:如各波潛伏期延長,波間期延長,雙耳間潛伏期或波間期相差明顯,以及波形分化變差都提示耳蝸後病變存在的可能性.ABR主要鑒別診斷: ①傳音性耳聾:V波反應閾提高但閾值潛伏期在正常範圍.聲波潛伏期-強度函數曲線向右移位元. ②梅尼埃病:有重振的耳聾表現為V波閾值提高,但在閾上20dB以內的聲刺激時,伏期就縮短,並達正常值; ③聽神經瘤:I—V波間隔延長或V波消失,但若患者I波不能明確肯定時,則假陽性率很高,此時應結合耳蝸電圖綜合分析,則可提高診斷準確率.兩耳I—V間隔差大於0.4ms,或一側I—V間隔大於4 .6ms(應考慮年齡及性別因素),則提示有蝸後病變; ④診斷腦幹病變:多發性硬化,腦幹血管病變和腦幹腫瘤等同樣可引起誘發電位的振幅減小,潛伏期延長或波形消 失,應結合病史及有關檢查進行鑒別.功能性聾和偽聾:可客觀評估聽閾,但需注意短潛伏期電位和短聲檢查容易低估低頻域殘餘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