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1歲孩子缺鈣怎麼補?

1歲孩子缺鈣怎麼補?

問題描述 1歲孩子缺鈣怎麼補?1歲孩子缺鈣這個問題好煩啊。寶寶1歲7個月了,睡覺出汗,頭髮稀少,個子比同齡的孩子,甚至比他大的孩子都要高
網友回答
2014年11月29日 20:31

您好!1周歲的寶寶還沒有出牙,很有可能是缺鈣引起的,最好是微量元素檢查下,是否缺鈣。另外補充鈣劑的同時一定要補充魚肝油,1歲的寶寶最好是服用滴劑,寶寶還比較小,鈣片一般不原意服用,選擇滴劑會更適合,在飯後,喝奶後一小時服用即可,剪開滴入口中。日常多吃含鈣的食物,如乳製品,豆製品,小魚,小蝦,海帶等,經常給寶寶做點海帶排骨湯,蝦米紫菜湯,鯽魚豆腐湯。經常帶寶寶曬曬太陽,通過紫外線照射產生維生素D3,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但隔著玻璃曬是沒有用的。另外經常按摩寶寶的牙床,輔食要及時添加,不要長期吃流質食物,不利於出牙,可以有流質食物過渡到半固體食物,最後過渡到固體食物。排除以上原因,超過1周歲以上,或長期不長第一顆乳牙時,就應考慮到有無全身疾病的影響。如佝僂病、呆小病、極度營養缺乏等。較嚴重的營養不良、佝僂病、甲狀腺功能減低症、21-三體綜合征等患兒可有出牙遲緩、牙質差等。個別孩子患有先天性無牙畸形,所以牙齒萌出晚,應去醫院照X線片查明原因。 祝寶寶健康成長!

2014年10月20日 19:52

您好!1周歲的寶寶還沒有出牙,很有可能是缺鈣引起的,最好是微量元素檢查下,是否缺鈣。另外補充鈣劑的同時一定要補充魚肝油,1歲的寶寶最好是服用滴劑

2012年05月29日 21:25

對於1歲孩子缺鈣這個問題一定要重視。你提到1歲孩子缺鈣的問題,為你解答如下。 其實補鈣還有一個吸收的問題,補得再多,不吸收也是白搭。關鍵是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最好的辦法就是曬太陽,可以說,小兒佝僂病不僅僅是缺鈣,還有缺“曬”。皮膚裡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可轉變為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使骨骼堅硬。具體情況應視季節而定,嬰兒皮膚嬌嫩,應注意保護。夏季可選擇在樹陰下或打把傘,或在太陽剛出來、日落前進行;春秋季節可常帶孩子到戶外玩耍。冬季在風和日麗時可多帶孩子戶外活動、曬曬太陽,以中午前後為佳。此外,還可適當補充維生素D,通常為400國際單位/天。早產兒應提早在出生後2個星期開始補充,足月兒則在滿月後開始。生後3個月內可用到每天800國際單位,以後減至每天400國際單位。同時適量添加鈣粉。2、3歲以後,小兒生長速度減慢,戶外活動增多,一般無需再服用維生素D。 另外,嬰兒胃腸道系統的不完善,也會影響吸收。建議補鈣的同時補充一些腸道有益菌,胃腸道系統的不完善也是誘發小兒濕疹的根源,所以說小兒的大多數病,改善胃腸道是關鍵。孩子補鈣,一定要慎重,很多家長因為害怕孩子患佝僂病出現“五遲症”(前囟閉合遲、出牙遲、生長遲緩、站立遲、行走遲),自孩子出生就開始補鈣,從而使孩子出現腹瀉、消化吸收不良的情況,嚴重時導致小兒營養不良的發生。另外,過多攝入鈣質,可使骨質過度鈣化,機體骨骼過早成熟,引起小兒長不高、個矮。 因此,盲目補鈣是不科學的。老百姓說的“缺鈣”在現代醫學上稱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預防小兒缺鈣的措施是早期添加生理需求量的維生素D。維生素D的來源有兩條途徑,一是通過日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轉化而來,另一條途徑是通過攝入食物獲得。引起小兒佝僂病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小兒生長發育過快;所需維生素D不足;食物中鈣攝入不足;鈣吸收不足;疾病影響;胃腸道功能障礙等。 補鈣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和母親孕期的情況而定。如果母親在孕期有腿抽筋、營養素攝入不全面的情況,或小兒是人工餵養、出生後有營養不良的情況,在孩子兩個月時就需要補鈣,同時要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 如果孩子生長發育良好,沒有以上列舉的引起缺鈣的因素,則不要急著補鈣。 預防缺鈣要從孕期做起,孕母要多吃牛奶、蛋類、瘦肉、動物肝臟、海產品、豆類、蔬菜、水果等富含鈣的食品。母乳中含有較多的易於吸收的維生素D、鈣和磷,所以儘量鼓勵母乳餵養。 正常小兒出生後要加強日光照射,如果是夏季,滿一月後即可開始戶外活動,每天1—2次,每次由10分鐘逐漸增加至1小時;即使在冬季,只要沒有風,早晨9點鐘以後也可到室外曬太陽。如果在室內曬太陽,一定要把窗子打開,讓陽光直射在孩子的身上,因為玻璃可以阻擋住紫外線的穿透。 可適當地正確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如每日滴服魚肝油,也可在冬季肌注維生素D針劑。隨著小兒漸大,飲食要注意多樣化,糾正偏食的壞習慣,多吃一些含鈣及維生素全面的食物,如蝦皮、黑木耳、排骨、牛奶、動物肝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