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痛風的依據
世界各地痛風發病率差異顯著。在紐西蘭的毛利族成年男性中,發病率高達8%,而在紐西蘭的白種人中卻只有0.5%。影響其發病的因素除種族外,尚包括遺傳、飲食中蛋白質含量、社會生活、文化狀況和精神應激素。原發性痛風發病率具有非常顯著的性別差異。作者統計國內報千的879例,男性807例占91.8%女性72例占8.2%。但女性在絕經期後,發病率有所上升,約占全部病例的5%~10%。痛風發病率具有顯著的年齡特徵,它雖可見於各年齡層,但原發性痛風以中年人為最多見,40~50歲是發病的高峰。平均發病年齡為44歲。60歲以上發病率占全部病例的11.6%,女性相對升高占29%。在兒童和老年痛風中,繼發性痛風發生率較高,故對兒童和老年病人,應該注意區別痛風的原發或繼發性。原發性痛風發病率與飲食中蛋白質含量密切相關。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在戰期間,由於飲食品質下降,歐洲痛風的發病率明顯降低。而當戰後飲食蛋白質含量再度豐富時,其發病率又恢復到戰前水準。60年代日本經濟騰飛以後,其國民飲食蛋白質含量顯著升高,以致痛風亦成為日本人較常見的疾病。國內痛風的臨床報告也逐年增多,尤其是80年代以來,增加顯著。
.熟悉痛風的臨床特徵 痛風臨床表現確有許多特點,熟悉這些特點,是防止漏診的前提。2.瞭解高尿酸血症的演變 痛風急性發作前或發作時,絕大多數病人血尿酸升高。但在間歇期或慢性期,則血尿酸含量往往正常,故不應以血尿酸正常,輕率排除痛風診斷。3.慎重評價干擾炎症過程藥物的治療反應 各種有機酸消炎藥、腎上腺皮質激素、保泰松等藥物,即可使痛風急性炎症緩解,也可使非痛風性關節炎症狀緩解,故不應作為痛風的診斷依據,也不應作為診斷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其它結締組織病並有關節病變的依據 。4.對於尿路結石病人應排除潛在性痛風 多發性或復發性的尿路結石,可能為痛風的首發症狀,注意複查血尿酸,必要時作24小時尿尿酸定量,以防痛風漏診。5.重視X線像的特徵 痛風病人有的骨、關節X成像呈缺損性改變,具有較大的特徵性,對於罹患數年的病人,陽性率較高。據此可以與上述需要鑒別的關節病變進行鑒別。6.儘量進行尿酸鹽特徵性檢查 關節滑囊液或痛風結節內容物作尿酸檢查的陽性率極高,國內病例報告作該項檢查者較少,值得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