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痛風病人偏方
問題 【內科】 【歸檔】 15年12月30日

痛風病人偏方

問題描述 我一個同事這樣,想瞭解一下情況痛風偏方,有沒有人瞭解這個的啊,我現在想知道瞭解一下,但是之前都沒有什麼認識,痛風偏方有瞭解嗎,不知道是什麼。。現在想請問一下醫生知道?希望能告訴我。。。
網友回答
2015年12月30日 10:18

您好;痛風是一種與飲食密切相關的疾病,過去曾被認為是“酒肉病”、“富貴病”。現代醫學證明,它是由嘌呤代謝障礙、血尿酸增高引起的疾病,它的患病率與飲食高蛋白有關,營養學上稱之為限制嘌呤飲食。 痛風的人在飲食上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控制每天總熱能的攝入,少吃碳水化合物。此外,還要少吃蔗糖、蜂蜜,因為它們含果糖很高,會加速尿酸生成。蔬菜中的嫩扁豆、青蠶豆、鮮豌豆含嘌呤量高,也要限制食用。 2.限制蛋白質的攝入,多選用牛奶、乳酪、脫脂奶粉和蛋類,它們所含嘌呤少;但不要喝優酪乳,因為它含乳酸較多,對痛風患者不利。儘量別吃肉、禽、魚類,如一定要吃,應將肉煮沸後棄湯食用。這是因為嘌呤易溶于水,湯中含量很高。 3.多吃鹼性食品,如蔬菜、馬鈴薯、水果等,可以降低血和尿液的酸度。西瓜和冬瓜不但是鹼性食品,而且具有利尿作用,對痛風患者更有利。 4.保障尿量充沛。平時應多喝白開水、茶水、礦泉水、汽水和果汁,不要喝濃茶、咖啡、可哥等有興奮植物神經系統作用的飲料,它們可能引起痛風發作。 5.避免飲酒。酒精具有抑制尿酸排泄的作用,長期少量飲酒還可刺激嘌呤合成增加,尤其是喝酒時再吃肉禽類食品,會使嘌呤的攝入量加倍。 6.辣椒、咖喱、胡椒、花椒、芥末、生薑等調料均能興奮植物神經,誘使痛風發作,應儘量少吃。此病是不能根治的

2015年12月30日 10:18

痛風是由單鈉尿酸鹽(MSU)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關,特指急性特徵性關節炎和慢性痛風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發作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尿酸鹽腎病和尿酸性尿路結石,重者可出現關節殘疾和腎功能不全。痛風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現。痛風最重要的生化基礎是高尿酸血症。正常成人每日約產生尿酸750mg,其中80%為內源性,20%為外源性尿酸,這些尿酸進入尿酸代謝池(約為1200mg),每日代謝池中的尿酸約60%進行代謝,其中1/3約200mg經腸道分解代謝,2/3約400mg經腎臟排泄,從而可維持體內尿酸水準的穩定,其中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均可導致高尿酸血症[1]。痛風偏方1.原發性痛風多有遺傳性,但臨床有痛風家族史者僅占10%~20%。尿酸生成過多在原發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中占10%。其原因主要是嘌呤代謝酶缺陷,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HGPRT)缺乏和磷酸核糖焦磷酸鹽(PRPP)合成酶活性亢進。原發性腎臟尿酸排泄減少約占原發性高尿酸血症的90%,具體發病機制不清,可能為多基因遺傳性疾病,但應排除腎臟器質性疾病。痛風偏方2.繼發性痛風指繼發於其他疾病過程中的一種臨床表現,也可因某些藥物所致。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紅細胞計數增多症、溶血性貧血和癌症等可導致細胞的增殖加速,使核酸轉換增加,造成尿酸產生增多。惡性腫瘤在腫瘤的放化療後引起細胞大量破壞,核酸轉換也增加,導致尿酸產生增多。腎臟疾病包括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多囊腎、鉛中毒和高血壓晚期等引起的腎小球濾過功能減退,可使尿酸排泄減少,導致血尿酸濃度升高。藥物如噻嗪類利尿藥、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醯胺、小劑量阿司匹林和煙酸等,可競爭性抑制腎小管排泄尿酸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另外,腎移植患者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也可發生高尿酸血症,可能與免疫抑制劑抑制腎小管排泄尿酸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