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耳道炎症狀及治療
問題 【五官科】 【歸檔】 16年02月15日

耳道炎症狀及治療

問題描述 油性耳朵怎麼清理?我兒(今年17歲)從小都是俗稱的“油耳”,耳垢經常堵塞耳道,時間稍長講話都聽不見,清理出來的耳垢都是發黴的。有何良策能改善此情況呢?
網友回答
2016年02月15日 17:44

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分泌淡黃色粘稠液體,稱耵聹。有的耵聹狀如粘液,俗稱“油耳”。正常情況下耵聹可借咀嚼、張口等下頜運動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若耵聹逐漸凝聚成團,阻塞外耳道,稱耵聹栓塞。 用耳鑷或耵聹鉤取出耵聹團塊。若大而硬難以取出者,先滴入5%碳酸氫鈉或1~3%酚甘油,每日滴4~6次,待軟化後可用上述器械取出或用沖洗法清除。已有外耳道炎者,應先控制炎症,再取耵聹。 外耳道沖洗法:病人或助手手扶彎盤放於耳垂下,拉直外耳道,用20~50毫升注射器接鈍粗針頭或用特製外耳道沖洗器,吸溫沖洗液,將沖洗器頭放入外耳道內靠近後上壁,逐漸輕輕加壓沖洗,使水流沖向外耳道後上壁,沖洗液進入深部並借回流力量將耵聹沖出。沖洗完後用幹棉簽拭淨外耳道。

2016年02月15日 17:44

在外耳道外側軟骨表面的皮膚中有耵聹腺,它分泌一種黃而稠的粘液,在空氣中于燥後形成黃而薄的屑片,猶如雪花,稱之“耳耵聹”,俗稱“耳屎”。有少數人的耳耵聹不幹結而成液狀,一般稱為油耳或湯耳,不應看成疾病。 耵聹能黏附灰塵與小蟲,對外耳道起保護作用。有些人認為耳耵聹髒、不衛生,常用髮卡、火柴棍、竹針、挖耳勺等挖耳,甚至請理髮師挖耳,可能引起外耳道發炎和鼓膜外傷。其實,隨著人的咀嚼、講話,耵聹屑會自然脫落排出,而無需特意挖耳。 若耵聹分泌過多或排出受阻,有可能漸漸結成硬塊阻塞外耳道,形成耵聹栓塞,從而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甚至頭暈等症狀,遇此情況應請醫生治療。 只有醫生檢查病人的鼓膜時,耳耵聹擋住他的視線或耳耵聹栓塞時才應該取出。 取出的方法有以下幾種。對較小的耵聹塊用鑷子挾取即可;對較大的耵聹栓塞則需用特製的耵聹鉤來鉤取,這些應該由專業醫生來操作;對較硬的大塊耵聹栓塞,若鉤取困難時,可以先滴人耵聹水,每日5~6次,滴48~72小時後耵聹軟化再行鉤取或採用沖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