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牙
牙周炎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牙齦紅腫、出血,不僅在刷牙時出血,有時在說話或咬硬物時也要出血,牙齦顏色暗紅,由於水腫顯得比較光亮。此外,還有牙周袋形成,在正常情況下,牙齦附著在牙齒上的齦溝僅深零至兩毫米,超過兩毫米則為牙周袋。牙周袋的形成說明炎症已從牙齦發展到牙周支援組織,使較深層的牙周組織感染,慢性破壞,膿性分泌物可以從牙周袋溢出。早期的牙周炎牙齒不鬆動,只有在慢性破壞性炎症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牙周組織支援力量大為減弱時,才可以導致牙齒鬆動。牙齦退縮也是牙周炎的症狀之一,但患者常不易察覺。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炎,由於長時間受大量牙石的壓迫,刺激牙齦,所以,齦緣外形出現水準式的退縮。至於老年性的牙周組織退縮,一般屬於生理情況。一方面是因為牙周組織本身的退縮;另一方面是由於牙齒的磨耗而使牙齒繼續萌出,形成牙根面暴露。由於牙根面的暴露,對冷、熱、甜、酸食物或機械性刺激,都有敏感的表現。但也有的是生理和病理的因素同時存在。
一旦發生牙周炎應早期治療,因為其預後與病變嚴重程度有關。牙周炎治療分四階段:第一階段為基礎治療階段,目的在於選用牙周病常規的治療方法,清除或控制臨床炎症和咬合致病因素,包括口腔自潔,拔除預後差和不利修復的牙,齦上潔治,齦下刮治以清除菌斑,牙石,選用抗菌藥控制炎症,咬頜調整等,第二階段為牙周手術治療和鬆動牙固定,第三階段為永久性修復治療,一般手術後2-3個月後進行,第四階段為複查複治階段,每半年一次,包括檢查菌斑控制情況,衛生宣教,拍片檢查,以進一步擬訂治療計畫。牙周治療成功與否關鍵有兩點:一是周密的治療計畫和醫生細緻,精湛的治療,二是病人堅持良好的自我菌斑控制。後者較前者更為重要,否則醫生的工作將是事倍功半,疾病也將再度發生。
牙周炎的特點是牙齒周圍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牙槽骨)慢性破壞,自覺症狀不明顯,所以常不為一般人注意。一旦發生牙齦出血、溢膿、口臭、牙齒鬆動、伸長、移位及疼痛發作,才引起患者重視。如不及時治療,其牙齒喪失的數目常不是單個而是多數牙,甚至全口牙同時受累。牙周炎發病的原因,有局部也有全身的因素。一般說,口腔衛生不良,牙石和牙垢堆積,食物嵌塞,細菌和菌斑作用,不良補牙和鑲牙刺激,或壓迫牙齦等,都是引起牙周炎的重要局部原因。有時,全身因素對牙周炎的發生和發展也起一定的作用,如年齡、性別、遺傳、內分泌、營養等因素,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改變組織抵抗力以及口腔中共生菌之間的關係,使原來不能引起病變的局部因素,變為可以致病的因素。任何單獨的因素,不可能造成牙周炎。
牙周炎是侵犯牙齦和牙周組織的慢性炎症,是一種破壞性疾病,其主要特徵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齒逐漸鬆動,它是導致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本病多因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咬創傷等引起,牙齦發炎腫脹,同時使菌斑堆積加重,並由齦上向齦下擴延。由於齦下微生態環境的特點,齦下菌斑中滋生著大量毒力較大的牙周致病菌,如牙齦類桿菌,中間類桿菌,螺旋體等,使牙齦的炎症加重並擴延,導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造成牙周炎。
因患牙周炎而導致牙齒鬆動。在患者中對鬆動牙的認識在著兩種誤區,一種是認為凡鬆動牙都該拔除,另一種則認為鬆動牙甯任其自行脫落也不願拔除。以上兩種觀點都是有偏差的。牙周炎造成的牙齒鬆動只要符合適應症可以對其進行固定,而且隨著材料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鬆動牙得以存留,繼續行使功能;但另一方面並不是所有的鬆動牙都適合固定,鬆動牙有一定的適應症,如通常要求患牙牙槽骨的吸收要少於根長的2/3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