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齲齒
兒童6歲左右萌出的第一顆恒牙(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六齡齒”),是決定其他恒牙位置及牙咬合的關鍵,也是發揮咀嚼功能的“中堅力量”。“六齡齒”對維持面部下三分之一部位的端正容貌起重要作用。“六齡齒”萌出時間早,牙面有許多深的窩溝,細菌容易滯留、滋生,加之兒童刷牙效果較差等,是整個恒牙列中最容易患齲病的牙齒,嚴重者甚至需要拔除。由於“六齡齒”位於乳磨牙的後部,不是替換乳牙而是直接長出,因此,經常被誤認為是乳牙而忽視對它的保護。
在替牙期,家長應注意乳牙和恒牙的區別,不然很容易混淆,甚至把恒牙當成乳牙拔掉,造成恒牙永久缺失。為避免上述錯誤的發生,可以從以下四點來區別:1、顏色 乳牙色白,而恒牙略帶黃色。2、體積 乳牙比同名恒牙小。3、外形 乳牙牙冠高度短、近遠中徑相對較大,牙頸部明顯縮小。4、磨耗度 乳牙萌出早又易磨耗,故切脊、牙尖磨耗明顯。恒牙新萌出不久,光滑整齊,很少有磨損。
“雙排牙”須及時糾正在乳、恒牙替換期間,家長會發現孩子的乳牙未脫落,而旁邊又鑽出新牙。這就是所謂的“雙排牙”。如果恒牙快要萌出,而乳牙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及時脫落,下面的恒牙無法從正常的位置上萌出,只能向骨質薄弱的鄰近方向錯位萌出,這樣便會出現恒牙和乳牙並列在一起的“雙排牙”。“雙排牙”多見前牙,最常見的就是下頜恒切牙在乳牙的舌側萌出。當發現新牙即將萌出,乳牙仍未鬆動,或出現“雙排牙”情況時,要及時去醫院拔除滯留的乳牙,騰出位置使錯位的恒牙逐漸恢復到正常位置上。
當兒童進入替牙期後,很多家長會發現,這一時期的小孩牙列狀況比較混亂,原本整齊的牙列開始變得歪歪扭扭、裡出外進,牙列擁擠等。這是替牙期暫時性錯合,被形象地稱之為 “醜小鴨期”,隨著兒童的生長發育,牙列會自行調整,多數孩子不需要作特別處理。替牙期切牙 (即 “門牙”)間隙一般小於2毫米,如果您的孩子中切牙間隙大於3毫米或替牙期結束後中切牙間隙仍未關閉,應對此密切關注。過大的門牙間隙往往是由於中切牙間的額外牙胚以及上唇系帶過低或是側牙過早脫落而形成,這幾種原因都會導致前門牙佔據著側切牙的位置並向兩側傾斜移位,此類間隙屬於病理性間隙,必須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如果在替牙期出現反頜、鷹嘴(沒下巴)等牙合畸形症狀,應去醫院診治,早期矯治,否則會影響容貌。小知識認識牙齒的分類牙齒對食物的加工是分工合作的。按照其分工不同,一般牙齒分為如下三組:1、切牙組,即門牙組 切牙組可把食物切成塊,其中中切牙有4顆,與中切牙相鄰的是側切牙,也有4顆。2、尖牙組 尖牙能撕碎食物,尖牙俗稱虎牙,共有4顆。3、磨牙組 經切牙咬下來的食物或尖牙撕下來的食物,由舌頭運送至大磨牙進行研磨。磨牙組有前磨牙8顆,後磨牙8顆或12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