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萎縮標準
腎萎縮是一個病理解剖學名詞,也就是說腎臟萎縮,體積明顯減小,也稱終末期腎臟。這時腎萎縮患者的腎小球、腎小管(即腎單位)已大部分或全部破壞,腎臟已失去生理功能。通常對慢性腎衰患者進行腎臟B型超聲檢查,就可以瞭解腎臟是否患有腎萎縮,而且這種檢查方法對患者沒有損害。腎臟B超的正常值為:左腎長徑8.1~11釐米,橫徑5.5~7釐米,厚度4~5釐米;右腎長徑7.9~10.5釐米,橫徑5.5~7釐米,厚度4~5釐米。倘若測值明顯小,說明已經患腎萎縮,處於末期,預後不佳,治療效果也差。倘若測值略小或正常,說明是中期或早期,治療效果好,預後良。因而作為從事腎臟病的臨床醫生,瞭解患者腎臟大小,對分析病情、判斷預後、估計療效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單側腎萎縮的臨床分析1 判斷腎萎縮的標準 正常腎大小(長軸)左側為11~13.5 cm(平均為12.2 cm),右側為10.8~13 cm(平均為11.9 cm),相當於相鄰三個腰椎體包括其椎間隙之和,寬度為長度的二分之一。一般認為兩腎長度相差1.5 cm就有診斷意義,右腎小於左腎不到10%,多無肯定意義[2]。腎影輕度縮小(2 單側腎萎縮臨床特點(1)對側腎臟代償性增大不常見,但腎血流量多數增強。(2)單側腎萎縮本身不引起高血壓,如先天性腎發育不良、腎自截、腎結核、慢性腎盂腎炎不伴高血壓,但腎動脈狹窄因啟動腎素-血管緊張素-醇固酮系統而使血漿腎素水準升高[4],引起高血壓常見。(3)腎動脈狹窄伴患肢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並不常見。(4)腎動脈狹窄經DSA擴張術後,萎縮腎臟血流明顯增加,腎臟較前明顯增大,可見部分萎縮腎臟具有可逆性。(5)腎動脈嚴重狹窄,探及不到血流,但通過側枝迴圈使腎臟保持良好血供,不致病腎嚴重萎縮。(6)在同位素腎圖上,病腎顯影延遲,排泄減慢,以排泄功能異常為先出現。腎血流明顯減少或消失。3 單側腎萎縮臨床意義臨床上單側腎萎縮並不罕見,患者常以高血壓、腰酸等症狀就診,行B超或KUB、IVP等檢查時可發現。除原發病症狀外,無明顯血尿、蛋白尿、腎功能正常,但若在勞累、感染,特別是尿路感染、尿路梗阻、損害腎功能藥物應用等誘發下,腎功能可能迅速惡化,若干年後雙腎萎縮,應引起臨床醫師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