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痔瘡長在什麼部位
問題 【痔瘡】 【歸檔】 16年08月09日

痔瘡長在什麼部位

問題描述 我以前生活習慣很不好,很少喝水,也不愛吃蔬菜,所以導致我便秘好幾年了,每次都是幾天才上一次大廁。這兩天我突然發現我的肛門那裡有一個小凸起,軟軟的,像一團嫩肉,查了資料,感覺像是痔瘡。想知道痔瘡長在什麼部位呢?謝謝。
網友回答
2016年08月09日 16:53

痔瘡又名痔核、痔病、痔疾等,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痔核位於肛門裡面黏膜的稱為內痔,位於肛門口內側附近稱為外痔,二者都有的稱為混合痔。 痔瘡輕者給人的正常生活帶來不便;重者影響健康。如便血日久,可致不同程度的貧血,甚至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痔瘡壞死、感染嚴重時,可經過血液系統引起全身感染,後果嚴重。因此,患了痔瘡,要積極應對。痔瘡又分為內痔和外痔,具體位置為: 內痔是長在肛門管起始處的痔,如果膨脹的靜脈位於更下方,幾乎是在肛管口上,這種曲張的靜脈就叫外痔。外痔有時會脫出或突現于肛管口外。但這種情形只有在排便時才會發生,排便後它又會縮回原來的位置。

2016年08月09日 16:53

所謂痔瘡,指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稱為痔,又名痔瘡,分內痔,外痔,混合痔.所以痔瘡只能長在肛門周圍。痔瘡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 ,治療也是非常複雜的,由於其病理特點,造成了其反復發作,不通過手術,比較難以治癒。 痔(俗稱痔瘡)是一種位於肛門部位的常見疾病,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但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目前主要有以下學說: 肛墊下移學說:在肛管的粘膜下有一層環狀的有靜脈(或稱靜脈竇)、平滑肌、彈性組織和結締組織組成的肛管血管墊,簡稱“肛墊”。起閉合肛管、節制排便作用。 正常情況下,肛墊疏鬆地附著在肛管肌上,排便時主要受到向下的壓力被推向下,排便後借其自身的收縮作用,縮回到肛管內。彈性回縮作用減弱後,肛墊則充血、下移形成痔。

2016年08月09日 16:53

痔瘡是最常見的肛腸疾病,任何年齡的人都可發病,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以齒狀線為界根據其發生部位可分為三類,即內痔、外痔、混合痔: 1、內痔:內痔是指肛管齒狀線以上的肛墊支援結構、靜脈叢及動靜脈吻合支發生病理改變或移位。以便血、痔核脫出為主要臨床表現,嚴重時會噴血、痔核脫出後不能自行還納,可伴有大便困難、擦不乾淨、有墜脹感,疼痛多不明顯。 2、外痔:外痔是指齒狀線以下的皮下靜脈叢的病理性擴張或血栓形成,以血栓性外痔最常見,其次為結締組織外痔、炎性外痔。外痔以疼痛不適、潮濕不潔、瘙癢為主要症狀,肛門周圍長有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皮垂。發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腫時可有劇痛,可伴有全身不適和發熱。 3、混合痔:混合痔是指內痔通過豐富的靜脈叢吻合支和相應部位的外痔相互融合。以直腸黏膜及皮膚脫出、墜脹、疼痛、反復感染為主要症狀,混合痔逐漸加重呈環狀脫出肛門外時稱為環狀痔,痔塊脫出發生痙攣時可發生水腫、淤血甚至壞死。

2016年08月09日 16:53

人體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稱為痔,又名痔瘡、痔核、痔病、痔疾等.痔瘡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 在齒狀線以上的為內痔,是肛墊的支援結構、靜脈叢及動靜脈吻合支發生病理改變或移位,被覆直腸黏膜,由於內括約肌收縮,肛墊以Y型溝分為左側、右前側、右後側三塊,因此內痔常見於左側、右前側及右後側;在齒狀線以下為外痔,被覆肛管黏膜,可分為結締組織性外痔、靜脈曲張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兼有內痔和外痔的為混合痔,是內痔通過靜脈叢與相應的外痔融合,即上、下靜脈叢的吻合,混合痔脫出肛門外,呈梅花狀時,稱為環形痔,若被括約肌嵌頓,形成嵌頓性痔。

2016年08月09日 16:53

通常當排便時持續用力造成此處靜脈內壓力反復升高,靜脈就會腫大。婦女在妊娠期由於盆腔靜脈受壓迫,妨礙血液迴圈常會發生痔瘡許多肥胖的人也會罹患痔瘡。如果患有痔瘡,肛門內腫大扭曲的靜脈壁就會變得很薄因此排便時極易破裂。 內痔是長在肛門管起始處的痔,如果膨脹的靜脈位於更下方幾乎是在肛管口上,這種曲張的靜脈就叫外痔。外痔有時會脫出或突現于肛管口外但這種情形只有在排便時才會發生,排便後它又會縮回原來的位置。無論內痔還是外痔都可能發生血栓。在發生血栓時,痔中的血液凝結成塊從而引起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