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患有糜爛性結腸炎,並且有潰瘍,怎樣治療?
您好! 一、一般治療 (1)休息:注意休息對急性期患者非常重要.並減少精神體力負擔,隨病情好轉逐漸增加體力活動。 (2)飲食:注意營養補充,宜少量多餐,攝入足夠熱量和多種維生索,進食少渣飲食,以減輕高纖維素對結腸黏膜機械性損傷: (3)對症治療:對腹痛患者可酌情用抗膽鹼能藥物,但不宜多用,以免促發急性結腸擴張。腹瀉嚴重者可謹慎試用苯乙呱啶或洛呱丁胺。治療貧血可給予輸血、補充鐵劑及葉酸。嚴重腹瀉、脫水者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糾正酸堿平衡紊亂。 (4)靜脈營養:病情嚴重,或手術前後,合併腸瘺、腸梗阻、短腸綜合征者可採用完全腸道外營養。二、藥物療法 潰瘍性結腸炎的原因未明.因此目前藥物治療仍主要是調節免疫反應和抗感染。藥物治療的目的在於控制急性炎症的發作,緩解症狀,預防疾病的復發,預防併發症,評價內科治療的效果。 在對潰瘍性結腸炎進行治療之前首先要瞭解病變的部位、病變程度和是初發還是慢性急性發作。潰瘍性結腸炎受累部位分為直腸炎、左半結腸炎和全結腸炎,部位不同給藥的途徑、藥物反應和預後均有差異。對於潰瘍性結腸直腸炎和左半結腸炎多採用局部灌腸結合口服的方法進行治療,而全結腸病變則多採用口服給合靜脈用藥,並需要皮質激素治療。同樣疾病的程度不同選用的藥物和給藥途徑也不同,輕症的患者一般只須口服氨基水楊酸類藥物即可,重症的患者則須靜脈使用皮質激素。初發者藥物治療的效果往往較好,而慢性復發者有時甚至需要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因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使用藥物的時間較長,只有合理的選用藥物才能避免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如柳氮磺胺吡啶引起的造血系統和肝功能改變,皮質激素引起的水電解質紊亂、容易感染等,免疫抑制藥造成的骨髓抑制。一旦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要及時停藥和換藥,以免造成更嚴重的損害。 三、營養支持療法 營養要素作用:改善病人營養狀態;改變腸道菌群;要素飲食在上腹空腸吸收,可減少食物、消化酶到達病變腸段;減少食物中蛋白質等外源性致敏原對病變部位刺激。其結果:緩解症狀;改善活動期指標(Hb、ESR、血漿白蛋白等);加速小兒生長發育。 (1)胃腸道營養要素:要素飲食成分:葡萄糖、玉米糖槳、麥芽糖、氨基酸、酪蛋白水解物、玉米油、乳酪等按不同配方,把糖、蛋白質、脂肪以一定比例配成溶液,按不同個體需要計算日總量,分次喂服或鼻飼24小時持續滴注。 (2)全靜脈營養:常用於重症UC;對藥物無效病情活動者;術前改善病人全身情況;術後不能進食者;國外報導輕度UC緩解率達91%,重度緩解率55%。成分:高滲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電解質等。按熱量開始,計算不同個體的總需要量,把不同的成分按一定比例配製,分次靜脈輸入。周圍靜脈插管需每日更換,長期使用超過2周以上者,需經中央靜脈導管輸入,每日監測血生化及生命體征指標。四、手術治療結腸大部切除,回腸及乙狀結腸造口。結腸大部切除後,中毒、出血症狀即可顯著緩解,穿孔可能性也不復存在。不切除直腸、不縫閉乙狀結腸斷端可以減輕病人的手術負擔,並可防止斷端縫合後因癒合不良而引起的腹腔內感染。單純回腸斷端造口。手術固然較為簡單,但因病變結腸仍在,中毒、出血、穿孔等問題不能得到較滿意地解決,因此這種手術只適用於因全身或局部原因不可能行結腸大部切除的病人。回腸斷端造口及橫結腸或乙狀結腸造口,適用於急性中毒性結腸擴張病人而又不能耐受結腸大部切除者,結腸造口後可達到減壓防止穿孔的目的。經急症手術,待病人情況穩定好轉後,根據需要再行擇期性第二期手術。
你好,這需經中醫辨證施治而用藥,同時注意飲食生活合理,禁酒,忌生冷刺激不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