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甲亢合併胸腺瘤如何治
問題 【胸腺瘤】 【歸檔】 15年12月24日

甲亢合併胸腺瘤如何治

問題描述 月底出現胸悶胸痛腹脹,到當地就診診斷心包積液後抽出1800毫升血性液體,做了CT顯示胸腺有3X4釐米的腫瘤,活體穿刺只得出大概結果懷疑胸腺瘤,甲亢合併胸腺瘤如何治
網友回答
2015年12月24日 10:13

胸腺瘤是最常見的前上縱隔原發性腫瘤,約占成人所有縱隔腫瘤的20%~40%,它起源於胸腺上皮,但不包括起源於生殖細胞、淋巴細胞、神經內分泌細胞及脂肪組織的腫瘤。絕大多數胸腺瘤位於前縱隔,附著於心包,少數發生在縱隔以外部位,如胸膜、心膈角、肺實質內、肺門或頸部。1999年WHO制訂了一種胸腺上皮腫瘤分類法。它採用了Muller-Hemelink分類法,並根據上皮細胞形態及淋巴細胞與上皮細胞的比例進行分類,將胸腺瘤分為A、AB、B1、B2、B3和C型。C型即胸腺癌,其細胞異形性明顯,喪失胸腺的特殊結構,與其他器官的癌相似。胸腺瘤是最常見的前上縱隔原發性腫瘤,約占成人所有縱隔腫瘤的20%~40%,它起源於胸腺上皮,但不包括起源於生殖細胞、淋巴細胞、神經內分泌細胞及脂肪組織的腫瘤。絕大多數胸腺瘤位於前縱隔,附著於心包,與縱隔內大血管關係密切,少數發生在縱隔以外部位,如胸膜、心膈角、肺實質內、肺門或頸部。胸腺瘤生長緩慢,多為良性,包膜完整,但臨床上有潛在的侵襲性,易浸潤周圍組織和器官。胸腺瘤與自身免疫紊亂密切相關,常伴有重症肌無力、各類粒細胞減少症、紅細胞發育不良、低丙種球蛋白血症、膠原血管病等副瘤綜合征。國外文獻顯示胸腺瘤在人群中的年發病率是0.15/10萬,男女比例為1:1,發病高峰年齡在40~50歲。胸腺瘤伴發重症肌無力的發生率約為10%~46%,多在30~40歲。兒童胸腺瘤罕見,但惡性程度更高。胸腺瘤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學者認為患者既往有放射治療和EB病毒感染史可能與胸腺瘤有關。

2015年12月24日 10:13

約30%~60%的患者可無症狀,僅在偶然的胸片檢查時發現。有症狀的患者主要表現為瘤體侵犯或壓迫鄰近縱隔結構所引起的胸部局部症狀,包括:咳嗽、胸痛、喘鳴、反復發作的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難、吞咽困難、聲音嘶啞、霍納綜合征、上腔靜脈綜合征、心包填塞、脊髓受壓等症狀。全身症狀有發熱、體重下降、疲勞、食欲減退、盜汗等。胸腺瘤常具有特異性表現,合併多種副瘤綜合征:重症肌無力,最常見;紅細胞發育不良;低丙種球蛋白血症;多肌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甲狀腺炎等多種疾病。某些研究還發現胸腺瘤患者患第二原發腫瘤的幾率增高。胸腺瘤最常見的轉移是胸內轉移(如胸膜、心包),可伴胸水,引起呼吸困難、胸痛、胸部不適等症狀。胸外和血行轉移少見,轉移部位以骨骼系統最為常見,引起相關的轉移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