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胃下垂的原因提示
問題 【神經內科】 【歸檔】 15年07月31日

胃下垂的原因提示

問題描述 胃下垂的原因 提示 胃下垂怎麼治療,這是一種什麼症狀,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平時在生活飲食方面應該注意些什麼呢,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沒有呢
網友回答
2015年07月31日 23:35

病程較長者,由於心理精神因素或貧血、消瘦等因素,患者常有頭昏、頭痛、失眠、心悸、乏力等症狀,少數甚至出現抑鬱症的症狀。嚴重者同時伴有肝、脾、腎、橫結腸等下垂則稱為內臟下垂。上腹不適、隱痛、消化不良等可參照慢性胃炎治療。腹脹、胃排空緩慢者,可供給嗎叮啉或胃複安。合併便秘者首選莫沙必利片。試用ATP治療,每日早、午餐前半小時肌注,25日為1療程,間隔5天后再進行第二個療程。必要時放置胃托。平時所吃的食物應細軟、清淡、易消化。主食應以軟飯為佳,如麵條要煮透煮軟;副食要剁碎炒熟,少吃生冷蔬菜。但應注意的是,魚肉不可過熟,因為魚肉在半生不熟時最嫩和易消化,對胃的負擔最小。

2015年07月31日 23:35

腹痛多為持續性隱痛。常於餐後發生,與食量有關。進食量愈大,其疼痛時間愈長,且疼痛亦較重。同時疼痛與活動有關,飯後活動往往使疼痛加重。常于飯後活動時發作,尤其進食過多時更易出現。這是因為一次進入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韌帶之牽引力而致疼痛,隨之出現噁心、嘔吐。便秘多為頑固性,可能由於同時有橫結腸下垂,使結腸肝曲與脾曲呈銳角,而致通過緩慢。由於胃下垂的多種症狀長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負擔過重,因而產生失眠、頭痛、頭昏、遲鈍、抑鬱等神經精神症狀。還可有低血壓、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現。

2015年07月31日 23:35

胃下垂是由於膈肌懸力不足,支撐內臟器官韌帶鬆弛,或腹內壓降低,腹肌鬆弛,導致站立時胃大彎抵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到髂脊聯線以下。常伴有十二指腸球部位置的改變。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直立時的最低點不應超過臍下2橫指,其位置相對固定,對於維持胃的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凡能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動力降低,腹腔壓力降低,腹肌收縮力減弱,胃膈韌帶、胃肝韌帶、胃脾韌帶、胃結腸韌帶過於鬆弛等,均可導致下垂。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脹滿感、沉重感、壓迫感。

2015年07月31日 23:35

急性胃擴張常發生於創傷,麻醉和外科手術後數小時至一兩天內或飽餐後不久出現,患者感上腹脹滿或持續性脹痛,繼而出現嘔吐,主要為胃內容物,量小,但發作頻繁,雖吐而腹脹不減,X線腹部平片可見擴大的胃飽和緻密的食物殘渣陰影,服少量的鋇劑可見擴張的胃型。胃瀦留多由於胃張力缺乏所致。此外,胃部或其他腹部手術引起的胃運動障礙,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所致的神經病變,以及迷走神經切斷術等均可引起本病。胃下垂應與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胃神經官能症、慢性膽囊炎、胃癌、胃擴張、幽門梗阻等病相鑒別。

2015年07月31日 23:35

上腹部壓痛點因立臥位變動而不固定,有時用衝擊觸診法,或患者急速變換體位時,可聽到臍下振水聲。上腹部易捫到主動脈搏動,常同時伴有肝下垂、腎下垂及結腸下垂的體征。依據患者病史及臨床表現:胃腸功能低下和分泌功能紊亂,常出現飽脹不適、厭食、噯氣、便秘、腹痛等,餐後站立過久和勞累後加重;體檢一般體形消瘦,立位時,下腹部有時呈“葫蘆樣”外形,胃區可有振水音,上腹部易觸到明顯的腹主動脈搏動,通常伴有肝、脾、腎和結腸等器官的下垂。疑胃下垂患者主要依靠X線檢查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