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喉嚨為什麼會有異物感
問題 【喉嚨】 【歸檔】 15年10月16日

喉嚨為什麼會有異物感

問題描述 喉嚨不痛不癢,用手捏著或按著又會舒服一點,但整體來說就是感覺不舒服,之前以為喉嚨問題,就照了纖維鏡,醫生說沒問題,開了藥吃又沒效用,怎麼辦?
網友回答
2015年10月16日 21:21

喉嚨為什麼會有異物感週期 單個正弦波週期 “週期”表示一個波週期從0dB/靜音至全部打開又返回的一個全週期。上面所示為正弦波的一個單週期。中線為0dB,即靜音。波高為音量,從左至右為時間。“波長”為從左至右的峰—峰距離。 與用於廣播或電視信號等,還有其它的一樣,頻率進一步分為VHF(甚高頻)和UHF(超高頻)。人在年輕時可以聽到約20Hz到20,000Hz(20KHz)的頻率範圍,這是消費類CD的額定頻率範圍。人的聽力從12歲以後開始下降,經常性處於聲壓級極大的情況下會導致我們聽力的靈敏度下降。因此,聲音具有音量/振幅和頻率/音調,另外還有基於時間的聲音結構。聲音達到最大音量有多快,可持續多長時間以及聲音消失直到聽不到時需多長時間。所使用的最基本術語有:

2015年10月16日 21:21

喉嚨為什麼會有異物感“上升”:聲波從靜音達到最大振幅或音量所需的時間。 (二)“衰變”:聲波達到最大振幅/音量後消失為靜音所需的時間。 聲音的“音量-時間”形狀特性叫作“振幅包絡”。 簡單包絡:“上升”達到最大音量並不是立即完成的。聲音然後緩緩地衰變。 將上述振幅/音量包絡用正弦波表示的結果 聲波的包絡:在實際生活中,聲音是混雜的,含有以不同振幅包絡層迭的許多頻率。 很多唱歌愛好者,都希望能以「顫音」去表達音樂情緒,尤其是當由中音至較高音域,好的顫音自然把高音的部份帶動出感情的迫力和音樂情采,只可惜不少歌者用力去動彈喉嚨,以為發抖的聲音就是「顫音」,久而久之,這可苦了自己亦壞了嗓子

2015年10月16日 21:21

喉嚨為什麼會有異物感有歌者因喉嚨聲帶厚大,唱歌不能發音自如,卻使勁去力迫丹田,真是極大的錯誤運聲法。 長期聲線病變,定然減弱肺腔共鳴,肺部是中聲區的位置,如果這聲區沒有發展開來,聲音便會局限於喉頭部位,一直以喉嚨發音,結果喉嚨在沒有胸腔的支援,慢慢喪失了肌肉自由活動能力,喉嚨因不堪有口難言之下,連附近好的發聲位置都用上了,當然就出現了息??肉小結聲帶麻痹種種病例,試想想由於胸肺量都沒有配合好,喉嚨又處於狀態不良,人們以為由小肚(丹田)用勁運氣便會大聲點,結果因硬沖聲,令發聲器官大受傷害,而引發聲音故障。 聲音故障不是可以用清音藥,加強運動,照書本所說自練便是,聲音故障要針對成因,共鳴的彈性,共鳴的發育是否健康,發聲時的表情是否令聲音處於不正常的狀態,以及聲音的現實情形等。 換言之,聲音是人體共鳴、心理、氣息、健康的學問,為什麼好聲難求?

2015年10月16日 21:21

喉嚨為什麼會有異物感因為人們對聲音沒有全面的理解,在眾說紛紜的開聲方法,能解決聲音障礙的人少之又少。亦有不少讀者,因聲音變壞了,希望我給他們一點矯正方法,在《聲音與健康》我都介紹了一些基礎護聲方法,有些讀者按方法亦不足以令聲音改良,原因是不知和不懂聲音與健康的學理和缺乏專業技術. 首先,人們通過口,鼻吸氣,使自己的肺葉充滿空氣,當人們呼氣時,由於聲帶閉合阻氣,使聲帶產生震動稱它為基音,這時的聲音力量小,音色也不好聽。只有經過身體的共鳴腔體的共振,才能產生自然優美而響亮的聲音。歌唱是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和共鳴器官協調,科學的運動。 呼吸器官主要包括:喉頭,會厭,聲帶等。喉頭也叫喉結,是重要的發聲器官,會厭是長在舌根與喉嚨之間的一塊半圓形的葉狀軟骨,它的作用是保護氣管與聲帶。聲帶是位於喉嚨中間的兩條白色韌帶,當人們吸氣時,聲門打開,聲帶自然分開;而當呼氣發聲時,聲帶自然閉合靠攏,成水準狀,氣息穿過兩條聲帶間的縫隙,使聲帶產生震動,產生了聲音。

2015年10月16日 21:21

喉嚨為什麼會有異物感咽部異物感是咽部的異常感覺,如球塞感、瘙癢感、緊迫感、黏著感、燒灼感、蚊行感、無咽下困難的吞咽梗阻感等。還有部分患者有頸部不適感、緊迫感、自覺呼吸不暢以及咽喉部有物上下移動不定的感覺。咽部神經支配極為豐富,感覺和運動神經主要來自咽後壁的咽叢,含有迷走神經、舌咽神經、副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分支,此外尚有三叉神經第二支、舌咽神經等直接分佈於咽部,故咽部感覺極為靈敏。全身許多器官的疾病,也可通過神經的反射和傳導作用,使咽部發生異常感覺。故咽部異物感產生的機制較為複雜,致病因素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