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最佳治療方法
腰椎病的病因 環境因素(20%):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原因還有環境潮濕、寒冷。經常處於寒冷或潮濕的環境,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條件。不注意保暖,受寒與受濕,也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原因,寒冷或潮濕可引起小血管收縮、肌肉痙攣,使椎間盤的壓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變的椎間盤擔裂。 腰部外傷(20%): 性外傷時可波及纖維環、軟骨板等結構,而促使已退變的髓核突出。腹壓增高也會是腰椎病常見的誘因,如劇烈咳嗽、便秘時用力排便等。 腰姿不當(20%): 在未有充分準備時,突然使腰部負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突然負重(20%): 當腰部處於屈曲位時,如突然加以旋轉則易誘發髓核突出。突然負重,在未有充分準備時,突然使腰部負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 1、腰痛:是大多數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狀,發生率約91%。由於纖維環外層及後縱韌帶受到髓核刺激,經竇椎神經而產生下腰部感應痛,有時可伴有臀部疼痛。 2、下肢放射痛:雖然高位腰椎間盤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經痛,但臨床少見,不足5%。絕大多數患者是腰4~5、腰5~骶1間隙突出,表現為坐骨神經痛。典型坐骨神經痛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噴嚏和咳嗽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放射痛的肢體多為一側,僅極少數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現為雙下肢症狀。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三:破裂的椎間盤產生化學物質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應使神經根發生化學性炎症。突出的髓核壓迫或牽張已有炎症的神經根,使其靜脈回流受阻,進一步加重水腫,使得對疼痛的敏感性增高。受壓的神經根缺血。上述三種因素相互關連,互為加重因素。 3、馬尾神經症狀:向正後方突出的髓核或脫垂、游離椎間盤組織壓迫馬尾神經,其主要表現為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症狀,臨床上少見。
腰椎病的檢查 1、CT檢查:這種CT掃描可以説明診斷腰部的突出部位,可以瞭解椎間孔有無狹小,椎板有無肥厚。 2、X片檢查:這是最基本的檢查,通過基本的X片檢查可以發現椎間隙變窄及椎體邊緣是否有增生出現,這中間可以幫助患者排除一些其他疾患,如脊椎滑脫等。 3、體格檢查:腰痛有時會和坐骨神經痛合二為一引發小腿疼痛,抬高腿部試驗是否是陽性;同時看小腿和足部是否有放射性疼痛。 4、MRI檢查:這種檢查是人類影像史上的一大進步,比CT檢查更詳細和準確,對人體組織機構有一個較清晰的影像圖顯示,説明頸椎病的診斷,而且通過不同層面的影像資料,可以清晰的觀察出腰椎部位的形態及與周圍神經根組織之間的關係。
腰椎病的診斷 臨床診斷腰間盤突出與腰椎畸形:調查顯示,在正常的健康人群中,約有30%的人存在著椎間盤膨出或突出,卻沒有臨床的症狀表現,而部分腰腿痛或坐骨神經痛者,其影像學檢查卻顯示正常,這屬醫學上需要探討的問題。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不能因放射學或影像學檢查顯示某一椎間關節和椎間盤有病理改變,就認為此處是造成病痛的起源;反之,也不能因為影像學檢查未發現異常,就武斷地認為腰椎沒有問題,這時必須進行綜合的分析,才有可能細究出病痛的根由。 脊椎發育異常在脊椎的上、下端,即上頸部和下腰部多見,表現為:移行椎、鄰近脊椎相互融合、脊椎結構的左右不對稱,以及脊椎某一部位缺損(如脊椎裂)、多餘骨的出現等。他們多無症狀,常因其他疾患行X線檢查時發現,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出現腰背痛等神經症狀,此時應當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相鑒別。現具體介紹如下。 移行脊椎:在脊柱的頸、胸、腰、骶椎各節段的交界處可以互相“移行”,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椎胸化、胸椎腰化等,發生最多的部位是腰骶部,這在腰腿痛者的X線檢查中占去了1/3左右。
一、護理 首先腰椎病患者要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脊柱是一個由骨骼和附著的肌肉等組成的動力器官,腰椎的穩定性有賴於腰背肌的良好功能來呵護,在腰背肌力量減弱以後,腰椎骨性結構及椎間盤所受的應力增加,椎間盤退變加速,容易發生椎間盤突出,發生腰椎不穩。這是護理腰椎病最基本的方法。 其次,腰椎病患者平時要少坐多站、多平臥平臥時腰椎所受應力最小,直腰坐位時腰椎所受應力是站立位時的1.5倍,伏案前傾位(哈腰)時腰椎所受應力是站立位時的2倍左右。 腰椎病患者最合適的體育鍛煉是游泳。但是不可過量或者劇烈。 二、飲食 1、杜仲羊腎:杜仲50克,羊腎4個。羊腎去筋膜,切開洗淨,將杜仲焙研細末,放羊腎內,外用荷葉包住,再包2~3層濕紙,慢火煨熟。用少許白酒佐食。此方補腎陽,疏通經絡。 2、黑豆核桃豬腎湯:黑豆90克,核桃仁60克,豬腎1副,共煮熟後食用,有益腎填精,滋養椎間盤作用。 3、腰花粥:豬腰子一副,粳米100克,蔥白、味精、薑、鹽、黃酒各適量。豬腰子洗淨去筋膜,切成小塊,入沸水中略燙備用。粳米洗淨,加水適量小火熬成粥,加入腰花及上述佐料,煮沸後食用。此方適於腰椎間盤突出兼有腰膝軟弱、步履艱難的患者。 4、芝麻15克,淘淨,輕微炒黃後研成泥狀,加大米100克煮熟。每日早餐食用。 5、淡菜300克焙乾研末,與黑芝麻150克炒熟,拌勻,早晚各服一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