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大腸類癌
問題 【腫瘤科】 【歸檔】 15年07月29日

大腸類癌

問題描述 誰能幫幫我解答解答,我想知道什麼還是大腸類癌?還有就是如果患有大腸類癌的話應該在飲食還有那些其他的方面進行注意。平時應該改掉什麼不好的習慣。希望能得到醫生們的指點。謝謝了!
網友回答
2015年07月29日 18:47

大腸類癌是一種少見的低度惡性腫瘤,呈局部性、浸潤性生長,很少轉移。類癌好發於胃、十二指腸及小腸憩室、闌尾、回腸、直腸等處。10%的類癌患者伴隨類癌綜合征,臨床表現為出汗、面部潮紅、腹瀉、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腹痛等症狀。大腸類癌病因不明。有報導大腸息肉、炎症性腸病、膽囊切除術後大腸類癌發病率升高。另有研究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1.胃腸道類癌中發現最多的是闌尾類癌,超過闌尾腫瘤的80%,常位於闌尾尖部,瘤體小,很少引起臨床症狀。瘤體較大時,易發生機械性阻塞,與急性闌尾炎相似。2.直腸類癌可發生於直腸的任何部位,前壁多於後壁,瘤體直徑從數毫米至數釐米不等。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便秘或腹瀉)、直腸出血、疼痛等。大腸類癌3.結腸類癌常位於盲腸、升結腸。瘤體比其他部位大,常發生轉移,與結腸腔體較大、早期無症狀而不易發現有關。10%的類癌患者伴隨類癌綜合征,臨床表現為出汗、面部潮紅、腹瀉、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腹痛等症狀。纖維結腸鏡檢查,可發現病灶,並取活檢,病理學檢查有助本病診斷。大腸類癌早期無自覺症狀,腹部或有間歇性隱痛,大便習慣多無改變,有時可有輕度腹瀉或腹瀉、便秘交替出現。隨著病情發展,腹部脹滿可有持續性鈍痛,大便習慣明顯改變,出現稀便或膿血便及血便。晚期常表現為貧血狀,消瘦,腹部持續性鈍痛,或陣發性加重,當出現腸梗阻時,可表現為高度的腹脹、腹部絞痛,並伴有噁心、嘔吐。根據以上症狀可作臨床診斷。

2015年07月29日 18:47

1.手術治療(1)根治性手術 目前惟一的根治性治療手段是手術切除,局限性腫瘤患者首選根治性手術切除,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可達80%~100%。(2)姑息性手術 如果為進展期腫瘤,以姑息治療為目的,採用細胞減滅手術可以降低腫瘤負荷、減輕與激素分泌相關的臨床症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2.細胞毒性藥物常用化療藥物有鏈脲黴素、5-Fu、阿黴素和氮烯唑胺等。 常用聯合方案有鏈脲黴素加5-Fu、鏈脲黴素加阿黴素等。大腸類癌3.生物治療生物治療主要包括干擾素(IFN)和生長抑素(SST)類似物(奧曲肽)。SST類似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較好,副作用較小。研究證明,長效奧曲肽可使大部分患者的腫瘤相關症狀得以控制,降低血清腫瘤標記物,延長患者的腫瘤無進展期的生存時間。大腸類癌4.局部治療神經內分泌瘤肝轉移病灶的血管豐富,用顆粒樣物質或細胞毒性製劑栓塞肝動脈,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5.放療腫瘤腦轉移和(或)骨轉移引起疼痛的姑息治療常採用放射治療。大腸類癌(Carcinoid)又稱嗜銀細胞瘤,發生於腸粘膜腺體的嗜銀細胞(Kulchitsky細胞),這種細胞呈嗜鉻性。因多從粘膜層的下部發生,早期即延伸至粘膜下,曾歸屬於粘膜下腫瘤。本病是一種少見的低度惡性腫瘤,多呈局部性浸潤性生長而少有轉移。類癌好發於闌尾、小腸,直腸、胃、十二指腸及小腸憩室處。症狀體征折疊編輯本段1.闌尾類癌 闌尾類癌術前診斷是困難的,多數患者都是以闌尾炎手術時偶爾被證實,但也有極少數類癌在闌尾根部浸潤及盲腸粘膜時結腸鏡可窺見闌尾開口部周圍變化或單個細小的隆起性改變,深取活檢組織可獲病是理確診。2.直腸類癌 肛門指檢可捫及粘膜下腫物,質硬,邊緣清楚光滑,結腸鏡檢查可在直腸窺見寬基隆起性腫物,質硬,光滑,類似增生性息肉,確診有賴於病理組織學檢查,故診斷率與活檢取材技術有直接關係,對較小的瘤體應儘量深取,必要時電凝摘除作全瘤活檢。3.結腸類癌 內鏡下可見類癌呈微黃色或灰白色,呈半球形隆起無蒂息肉狀,表面光滑,中央部常可見畸形凹陷,若類癌較大表面可能有潰瘍形成,此時與結腸癌不易區別。類癌的確診有賴於瘤體的正確取材及病理活檢,組織學上有特徵性的形態變化:瘤細胞較小,形態一致,為圓形,核小而規則,瘤細胞形成巢狀或假菊形團結構,值得注意的是類癌常同時或相繼並有其他腫瘤,故內鏡檢查時不應滿足於發現一種或一處腫瘤,而應在術前,術中仔細檢查,術後定期複查期隨訪,以便及時診治。目前主要治療措施仍是外科手術治療,還可經結腸鏡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