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上瞼下垂
中醫治上瞼下垂,上瞼下垂系指提上瞼肌和Müller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喪失,以致上瞼呈現部分或全部下垂,輕者遮蓋部分瞳孔,嚴重者瞳孔全部被遮蓋,先天性者還可造成弱視。為了克服視力障礙,雙側下垂者,因需仰首視物,形成一種仰頭皺額的特殊姿態。絕大多數是因提上瞼肌發育不全或缺損,或因支配提上瞼肌神經缺損而引起。為先天發育畸形,多為雙側,有時為單側,可為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
中醫治上瞼下垂,為Müller肌的功能障礙或因頸交感神經受損所致,如為後者,則同時出現同側瞳孔縮小、眼球內陷、顏面潮紅及無汗等,稱為Horner綜合征。多見於重症肌無力症,常伴有全身隨意肌容易疲勞的現象。這種瞼下垂的特點是休息後好轉,連續瞬目時立即加重,早晨輕而下午重,皮下或肌內注射新斯的明,15~30分鐘後症狀暫時緩解。為了估測提上瞼肌的功能,可在抵消了額肌收縮力量的前提下,分別測定眼球極度向上、向下注視時的上瞼緣位置。如前後相差不足4mm者,表示提上瞼肌功能嚴重不全。
中醫治上瞼下垂,主要是防止視力減退和改善外貌,應針對病因治療。先天性上瞼下垂如果影響視力發育,應早期手術矯正。如果是輕度上瞼下垂,不影響視力發育,可擇期手術改善外觀。單側下垂遮擋瞳孔者更應爭取早期手術,手術時間最好在6歲以前,以防形成弱視。肌源性或麻痹性上瞼下垂可應用三磷酸腺苷、維生素B1或新斯的明。久治無效時再慎重考慮手術。
中醫治上瞼下垂,在治療眼瞼下垂手術過程中,要求保持眼部的形態上兩眼平視時瞳孔完全外露,並且瞼裂高度、寬度、輪廓、上瞼皮膚皺褶和睫毛傾斜角度要對稱才是最佳的形態。同時要求瞼緣弧度平順自然,無內外翻。能保持正常的眼瞼開閉功能、瞬目反射及瞼球運動協調。做的過程中,也要保障眼瞼下垂手術的同時,眼肌保持平衡無複視或斜視。此為神經支配缺損的結果。常因:①動眼神經麻痹常合併第Ⅲ顱神經麻痹其他症狀;②眼肌麻痹性偏頭痛,較少見,其特點為一側偏頭痛後同側動眼神經麻痹;③交感神經損傷後發生Horner綜合征;④聯帶運動性瞼下垂(Marcus Gunn綜合征)。
中醫治上瞼下垂,為提上瞼肌有缺陷所致,如先天性發育不良、重症肌無力、肌萎縮、眼咽肌營養不良以及眼外傷影響提上瞼肌收縮功能時均可發生瞼下垂。此型瞼下垂可分為輕(1~2mm)、中(3~4mm)重(5~6mm)三種,提上瞼肌功能可描述為:良好(>8mm)、尚好(5~7mm)、不良(4mm或更少)。此僅用於先天性瞼下垂量的估算,若用於後天性瞼下垂等量的手術矯正常產生過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