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症狀及如何治療?
肝區疼痛絕大多數中晚期肝癌患者以肝區疼痛為首發症狀,發生率超過50% .肝區疼痛一般位於右肋部或劍突下,疼痛性質為間歇性或持續性隱痛.鈍痛或刺痛,疼痛前一段時間內,患者可感到右上腹不適.疼痛可時輕時重或短期自行緩解.疼痛產生的原因主要是腫瘤迅速增大,壓迫肝包膜,產生牽拉痛,也可因腫瘤的壞死物刺激肝包膜所致.少數患者自發地或於肝穿刺後突然出現肝區劇烈疼痛,多是由於位於肝臟表面的癌結節 破裂出血所致.若同時伴有血壓下降,休克的表現,腹腔穿刺有血性液體,則說明癌結節破裂出血嚴重.遇此情況需緊急搶救.若無上述伴發症狀,疼痛較為局限,則表明出血位於肝包膜下.疼痛可因腫瘤生長的部位不同而有所變化,位於左葉的腫瘤,常引起中上腹疼痛;位於右葉的腫瘤,疼痛在右季肋部;腫瘤累及橫隔時,疼痛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易被誤認為肩關節炎;腫瘤位於右葉後段時,有時可引起腰痛;腫瘤位於肝實質深部者,一般很少感到疼痛.消化道症狀食欲下降,飯後上腹飽脹,噁心等是肝癌常見的消化道症狀,其中以食欲減退和腹脹最為常見.腹瀉也是肝癌較為常見的消化道症狀,發生率較高,易被誤認為慢性腸炎.門靜脈或肝靜脈癌栓所致的門靜脈高壓及腸功能紊亂可致腹脹,大便次數增多,腹脹亦可因腹水所致.胃腸功能紊亂還可導致消化不良,曖氣,噁心等症狀.發熱相當一部分的肝癌患者會出現出汗,發熱.多數發熱為中低度發熱,少數患者可為高熱,在39℃以上,一般不伴有寒戰.肝癌的發熱多為癌性熱,這是因為腫瘤組織壞死後釋放致熱原進人血液迴圈所致.腫瘤患者由於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合併感染,亦可出現發熱,與肝癌的癌性發熱有時不易區別,需結合血象並觀察抗菌治療是否有效才能判定.消瘦乏力肝癌患者常較其他腫瘤患者更感乏力,此與慢性肝炎患者相似.乏力的原因不明,可能由於消化功能紊亂,營養吸收障礙導致能量不足,或肝細胞受損,肝功能下降,使得代謝障礙,某些毒素不能及時滅活,或由於肝癌組織壞死釋放有毒物質.消瘦也是肝癌患者的常見症狀,系由於肝功能受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所致.隨著病情的發展,消瘦程度可加重,嚴重時出現惡病質.下肢水腫肝癌伴腹水的患者,常有下肢水腫,輕者發生在踝部,嚴重者可蔓延至整個下肢.臨床上曾見到有的患者下肢高度水腫,水液能從大腿皮膚滲出.造成下肢水腫的主要原因是腹水壓迫下肢靜脈或癌栓阻塞,使靜脈回流受阻.輕度水腫亦可因血漿白蛋白過低所致.出血傾向一,手術治療 肝癌的治療仍以手術切除為首選,早期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腫瘤越小,五年生存率越高.手術適應證為:①診斷明確,估計病變局限於一葉或半肝者;②無明顯黃疸,腹水或遠處轉移者;③肝功能代償尚好,凝血酶時間不低於50%者;④心,肝,腎功能耐受者.在肝功能正常者肝切除量不超過70%;中度肝硬化者不超過50%,或僅能作左半肝切除;嚴重肝硬化者不能作肝葉切除. 手術和病理證實約80%以上肝癌合併肝硬化,公認以局部切除代替規則性肝葉切除無期效果相同,而術後肝功能紊亂減輕,手術死亡率亦降低.由於根治切除仍有相當高的復發率,故術後宜定期複查AFP及超聲顯象以監察復發. 二,姑息性外科治療 姑息性外科治療適於較大腫瘤或散在分佈或靠近大血管區,或合併肝硬化限制而無法切除者,方法有肝動脈結紮和(或)肝動脈插管化療,冷凍,鐳射治療,微波治療,術中肝動脈栓塞治療或無水酒精瘤內注射等,有時可使腫瘤縮小,血清AFP下降,為二步切除提供機會. 三,多模式的綜合治療 多模式的綜合治療是近年對中期大肝癌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法,有時使不能切除的大肝癌轉變為可切除的較小肝癌.其方法有多種,一般多以肝動脈結紮加肝動脈插管化療的二聯方式為基礎,加外放射治療為三聯,如合併免疫治療四聯.以三聯以上效果最佳.經多模式綜合治療患者腫瘤縮小率達31%,因腫瘤明顯縮小,獲二步切除,二步切除率達38.1%. 四,肝動脈栓塞化療(TAE) 肝動脈栓塞化療多採用碘化油(lipiodol)混合化療法藥或131I或125I-lipiodol,或90釔微球栓塞腫瘤遠端血供,再用明膠海棉栓塞腫瘤近端肝動脈,使之難以建立側支迴圈,致使腫瘤病灶缺血壞死.化療藥常用CDDP80~,加100mg5Fu1000mg絲裂黴素10mg〔或阿黴素(ADM)40~60mg〕,先行動脈內灌注,再混合絲裂黴素(MMC)10mg於超聲乳化的Lipiodol內行遠端肝動脈栓塞.肝動脈栓塞化療應反復多次治療,效果較好. 五,無水酒精瘤內注射 超聲導下經皮肝穿於腫瘤內注入無水酒精治療肝癌.以腫瘤直徑≤3cm,結節數在3個以內者伴有肝硬化而不能手術的肝癌為首選.對小肝癌有可能治癒.≥5cm效果差. 六,放射治療 由於放射源,放射設備和技術的進步,各種影像學檢查的準確定位使放射治療在肝癌治療中地位有所提高,療效亦有所改善.放射治療適於腫瘤仍局限的不能切除肝癌,通常如能耐受較大劑量,其療效也較好,外放射治療經歷全肝放射,局部放射,全肝移動條放射,局部超分割放射,立體放射總量超過近有用質子作肝癌放射治療者. 有報導放射總量超過40Gy(4000rads容氣量)合併理氣健脾中藥使一年生存率達72.7%,五年生存率達10%,與手術,化療綜合治療可起殺滅殘癌之作用,化療亦可輔助放療起增敏作用.肝動脈內注射Y-90微球,131I-碘化油,或同位素標記的單克隆抗體等可起內放射治療作用. 七,導向治療 導向治療是應用特異性抗體和單克隆抗體或親腫瘤的化學藥物為載體,標記核素或與化療藥物或免疫毒素交聯進行特異性導向治療,是有希望的療法之一.臨床已採用的抗體有抗人肝癌蛋白抗體,抗人肝癌單克隆抗體,抗甲胎蛋白單克隆抗體等.“彈頭”除131I125I外已試用90Y,此外毒蛋白和化療藥物與抗體的交聯人源單抗或基因工程抗體等正在研究中. 八,化療 對肝癌較為有效的藥物以CDD[P為首選,常用的還有5Fu,阿黴素(ADM)及其衍生物,絲裂黴素,VP16和氨甲喋呤等.一般認為單個藥物靜脈給藥療效較差.採用肝動脈給藥和(或)栓塞,以及配合內,外放射治療應用較多,效果較明顯. 對某些中晚期肝癌無手術指征,且門靜脈主幹癌栓阻塞不宜肝動脈介入治療者和某些姑息性手術後患者可採用聯合或序貫化療,常用聯合方案為順氯氨鉑20mg+5Fu750mg~100mg靜脈滴注共5天,每月一次,3~4次為一療程.阿黴素40~60mg第一天,繼以5Fu500mg~750mg靜脈滴注連續5天,每月一次連續3~4次為一療程,上述方案效果評價不一. 九,生物治療 生物治療不僅起配合手術,化療,放療以減輕對免疫的抑制,消滅殘餘腫瘤細胞的作用.近年來,由於基因重組技術的發展,使獲得大量免疫活性因數或細胞因數成為可能.應用重組淋巴因數和細胞因數等生物反應調節因數(BRM)對腫瘤生物治療已引起醫學界普遍關注,已被認為是第四種抗腫瘤治療,目前臨床已普遍應用α和γ干擾素(IFN)進行治療,天然和重組IL-2,TNF業已問世,此外,淋巴因數啟動的殺傷細胞-LAK細胞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等已開始試用.所用各種生物治療劑的療效仍有待更多的實踐和總結.基因治療為肝癌的生物治療提供了新的前景.
你好,如果患者體質較好的話,早期應首選手術治療,術後採用放化療與中醫中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鞏固治療,以防復發和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