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藥物
冠心病是一種由冠狀動脈器質性(動脈粥樣硬化或動力性血管痙攣)狹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絞痛)或心肌壞死(心肌梗塞)的心臟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平時我們說的冠心病多數是動脈器質性狹窄或阻塞引起的,又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其冠狀動脈狹窄多系脂肪物質沿血管內壁堆積所致,這一過程稱為動脈硬化。動脈硬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冠狀動脈狹窄逐漸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心臟得不到足夠的氧氣供給,就會發生胸部不適,即心絞痛。不同人的心絞痛發作表現不一。多數人形容其為"胸部壓迫感","悶脹感""憋悶感",部分病人感覺向雙側肩部、背部、頸部、咽喉部放散,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緩解。心肌梗塞為冠心病的另一種表現,它胸痛症狀持久而嚴重,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無效。心肌梗塞時冠狀動脈完全阻塞,該部分心肌因為沒有血液供氧而壞死。多數由於狹窄部分形成血凝塊、粥樣斑塊破裂或血管痙攣等因素引起。
急性冠脈綜合症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一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穩定型心絞痛(UA),其中AMI又分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血小板的啟動在ACS的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急性冠脈綜合症的抗栓治療策略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rupture)或糜爛(erosion),繼發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形成為病理基礎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它是包括不穩定心絞痛,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系列臨床病徵。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現,許多患者的臨床症狀各異,其冠狀動脈卻具有非常相似的病理生理改變,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由穩定轉為不穩定,繼而破裂導致血栓形成。因此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抗栓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非ST段抬高型ACS中更是如此。抗栓治療可分為抗血小板治療和抗凝血酶治療。
急性冠脈綜合征根據心電圖表現分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其中非ST段抬高型又分為不穩定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梗,而ST段抬高型主要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兩者在病生理上的差異可能在於:非ST段抬高型病生理基礎為血栓不完全堵塞動脈或微栓塞,而ST段抬高型則為血栓完全阻塞動脈血管。雖然兩者病生理過程相似,但兩者在臨床表現和治療策略上有著較大區別。一、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包括不穩定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梗。2002年ACC/AHA推出了新的UA/NSTEMI治療指南其中關於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療的建議如下:
冠狀動脈1、應當迅速開始抗血小板治療。首選阿司匹林(Level of Evidence: A)2、阿司匹林過敏或胃腸道疾患不能耐受的患者,應當使用氯吡格雷 (Level of Evidence: A)3、在不準備做早期介入治療的住院患者,入院時除了使用阿司匹林外,還應盡可能使用氯吡格雷,用藥時間為1 (Level of Evidence: A)-9個月 (Level of Evidence: B)4、在準備做介入的住院患者,應當使用使用氯吡格雷1個月以上 (Level of Evidence: A),如果沒有出血的高危因素,則可使用9個月 (Level of Evidence: B)5、在準備做擇期CABG並且正在使用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應當停藥5-7天 (Level of Evidence: B)6、除了使用阿司匹林或使用氯吡格雷進行抗血小板治療外,還應當使用靜脈普通肝素或皮下LMWH抗凝 (Level of Evidence: A)7、對於準備行心導管檢查和PCI的患者,除使用阿司匹林和普通肝素外,還應使用GPIIb/IIIa受體拮抗劑 (Level of Evidence: A)
IIa 類1、對於持續性缺血、肌鈣蛋白升高的患者,或不準備做有創治療但有其他高危表現的患者,除了使用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外,還應使用GPIIb/IIIa受體拮抗劑 (Level of Evidence: A)2、與普通肝素比較,優先使用依諾肝素作為UA/NSTEMI患者的抗凝藥物,除非準備在24小時內接受CABG手術 (Level of Evidence: A)3、對於已經使用普通肝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並且準備做心導管檢查和PCI的患者,應當使用GPIIb/IIIa受體拮抗劑,也可以只是在PCI之前使用 (Level of Evidence: B)-以上的皆是我針對你提出的冠狀動脈藥物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具體的還請詢問專業的醫師,祝你同事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