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腎小球腎炎中醫治療
問題 【腎內科】 【歸檔】 16年04月11日

腎小球腎炎中醫治療

問題描述 網友性別:女
網友年齡:46歲
詳情描述:
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方法五花八門,有本證、標證、中藥針劑、中成藥等多種,需要根據患者的需求和病程病情的不同進行選擇,腎小球腎炎中醫怎麼治療?
網友回答
2016年04月11日 00:00

肺腎氣虛證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的中醫治療
[臨床表現]:面浮肢腫,面色萎黃,少氣無力,易感冒,腰脊痛,舌淡苔白潤,邊尖有齒印,脈細弱,
[治法]:補益脾腎,
[方藥]:益氣補腎東加減,人參、白術、山萸肉各 10g,黃芪 15g,白術 10g,茯苓20g,山萸肉10g,炙甘草6g,大棗2 枚,
[加減]:兼有外感表證者,宜先解表,兼風寒者可用麻黃東加減,兼風熱者可用銀翹散加減;若患者頭面腫甚,咽乾咽痛者,可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若水氣壅滯,遍及三焦,水腫甚,尿少,大便幹結者,應通陽瀉肺利水,可用己椒藶黃丸合五苓散加減,尿蛋白多者可加芡實、金櫻子,尿中紅細多加旱蓮草,白茅根、茜草,

2016年04月11日 00:00

脾腎陽虛證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的中醫治療
[臨床表現]:浮腫明顯,面色白光白,畏寒肢冷,腰脊酸痛或腿軟,足跟痛,神疲,納呆或便溏,性功能失常(遺精、陽萎、早洩)或月經失調,舌嫩淡胖,有齒印,脈沉細或沉遲無力,辨證分析:人體的水液代謝要靠腎陽的蒸騰氣化,脾陽的運化敷布來完成,脾腎陽氣虛弱,則水濕不運,氣化失常,從而導致水濕停聚,流溢周身,故周身高度浮腫;陽氣不能溫煦,故見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腎主骨,腰為腎之府,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脾腎陽虛則化源不足,腰失所養,四肢不充,故見神疲倦怠,腰脊酸痛或脛酸腿軟,足跟疼痛;脾主運化,脾陽不足,運化乏力,故見納食呆滯,大便溏薄;腎主生殖,腎陽不足,精失固攝,故見遺精,陽痿、早洩,女子月經不調等,舌脈之象均為脾腎陽虛不足所致,
[治法]:溫補脾腎,
[方藥]:附子理中丸加減,黨參 15g,附子、白術各 10g,乾薑、炙甘草各6g,
[加減]:若腎陽虛甚,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明顯者,可加肉桂、補骨脂以助溫補腎陽之力;水腫明顯者,可用實脾飲合真武湯以溫陽利水;伴有胸水而咳逆上氣不能平臥者,可加用葶藶大棗瀉肺湯,瀉肺行水,下氣平喘;若伴腹水者,可加用五皮飲以利其水,甚則可加黑白醜,甘遂以逐腸間水邪;若脾虛甚者,可加生黃芪以補氣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