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引起的頭痛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多,主要有後枕部疼痛、頸部麻木、頭部姿式變化可引起頭痛發作、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等。臨床上根據患者的症狀不同進行不同的分型。頸椎病引起的頭痛的症狀:(1)神經根型:由於髓核的突出或脫出、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等改變,對脊神經根造成刺激和壓迫,臨床上出現上肢疼痛、無力、手指麻木、感覺異常等根性症狀。(2)脊髓型:由於壓迫或刺激脊髓而出現髓性異常感覺、運動及反射障礙等症狀。(3)椎動脈型:因為椎動脈受刺激、壓迫,造成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為主要症狀的症候群,可產生偏頭痛、耳鳴、眩暈、視力減退。(4)交感神經型:因為頸部交感神經纖維受累,可出現噁心、心動過速等症狀,此型往往與椎動脈型伴發。此外,還有幾種症狀混合存在的,稱混合型。以上各型頸椎病,均能產生頭痛。頭痛總是位於枕部與枕下部,時常向同側前額或眼部擴散。疼痛的性質是屬於牽拉痛,有時為刺痛或鈍痛,而不是搏動性或爆裂樣痛,初起疼痛呈間歇性,可逐漸發展為持續性。除頭痛之外,還可伴發上肢疼痛或麻感。頭痛與上肢痛常同時加劇或減輕,而且頭部動作與頸項姿勢的改變可以引起上肢痛與頭痛。
頭痛症狀一旦確診是頸椎病所引起的,就可以採取牽引、理療、藥物、手術、針灸、推拿等多種方法,當然對臨床不同類型的頸椎病,治療方法有所側重: (l)牽引療法:國內一般多採用坐位、大重量、短時間或持續性的杭領帶的方法,也可以在家庭中開展自我牽引。牽引的作用主要是糾正錐體的傾斜,使椎體間關節恢復正常,同時使椎間隙逐漸牽開,減少對神經根的刺激;同時使頸部痙攣的肌肉逐漸放鬆,緩解疼痛症狀。另外,早期牽引能使推動脈曲折、痙攣現象得到改善,從而有利於大腦供血和腦脊液、脊髓血液迴圈的改善。 (2)物理治療:頸部的直流電醋離子導入、間動電流療法、感應電療法、超刺激療法,以及中藥電熨療法。能改善頸部的血液迴圈,具有止痛、消炎、消除神經根水腫及緩解粘連等功效,減輕枕部肌肉和神經的刺激,緩解頭痛。 (3)局部封閉療法:對於後枕部肌肉痙攣所產生的劇烈頭痛,可以採用局部封閉療法。在椎體前外側、椎間盤內和星狀神經節或局部壓痛最明顯處,選用1%普魯卡因3毫升~5毫升,加地塞米松10毫克依次進行局部封閉治療。 (4)手術治療:手術的目的是減輕壓迫、消除刺激、增強穩定、制動以防止進行性損害等。特別對於神經根或脊髓壓迫症狀逐漸加重或反復發作;推動脈型中推動脈在橫突孔部受骨刺或其它異常所致刺激或壓迫,有明顯供血障礙而產生頭痛、眩暈等症狀者,手術之後,療效好。 (5)中醫治療:對於頭痛由於頸椎病所致,中醫認為主要是由於外傷、風寒濕邪侵襲、氣血不和、絡脈不通所致。基於上述觀點,在治療上形成了外治手法、外用藥物、中藥內服以及針灸療法相結合的一整套措施。中藥多採用散風核濕、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方法,常用方是獨活寄生湯合蠲痹東加減。常用的藥物有桃仁、紅花、川芎、桑枝、牛膝、雞血藤、骨碎補、熟地、羌獨活、當歸。然後根據頸椎病不同類型進行加減治療。外用藥物也常能緩解症狀,一般以擦劑如正骨水、外用止痛搽劑、麝香風濕油、息傷樂等較為方便。熏洗藥物有熱敷靈、寒通樂,以達到扶風除濕、舒筋活絡、活血止痛的作用。 (6)針灸和推拿治療:常取絕骨、後溪、風府、大椎、大抒、魄戶、天目、天柱等穴,用針灸或艾灸治療,每日1次,每次15~30分鐘,7天為1療程。也可採用梅花針、電針、耳針等治療。推拿治療頸椎病性頭痛具有很好的療效。採用滾、接、揉、拿、拔伸、拔伸旋轉、搓、擦等基本手法。通過按揉風池、肩井、合穀,放鬆頸肩部肌肉緊張及痙攣,可改善關節活動範圍及松解神經根粘連,改善局部血液迴圈,有效地緩解疼痛,促進病變組織的修復。以上即為針對頸椎病引起的頭痛這個問題所做的回答,希望可以給到您幫助,同時希望您有需要的話,還是得到醫院諮詢專業醫生。以上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