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維生素k1

維生素k1

問題描述 請問是否所有新生兒出生後都必須注射維生素K1?給了一個小藍本上面是說42天后打維生素K1針?我想問問新生兒打維生素K1是為什麼呢?
網友回答
2014年12月03日 12:58

K1是由植物合成的,如苜蓿,菠菜等綠葉植物;K2則由微生物合成.人體腸道細菌也可合成維生素K2.現代維生素K已能人工合成,如維生素K3,為臨床所常用.維生素K均為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維生素K1是黃色油狀物,K2是淡黃色結晶,均有耐熱性,但易受紫外線照射而破壞,故要避光保存.人工合成的K3和K4是水溶性的,可用於口服或注射.臨床上使用的抗凝血藥雙香豆素,其化學結構與維生素K相似,能對抗維生素K的作用,可用以防治血栓的形成.維生素K和肝臟合成四種凝血因數(凝血酶原,凝血因數Ⅶ,Ⅸ及Ⅹ)密切相關,如果缺乏維生素K1,則肝臟合成的上述四種凝血因數為異常蛋白質分子,它們催化凝血作用的能力大為下降.人們已知維生素 K是谷氨酸γ羧化反應的輔因數.缺乏維生素 K則上述凝血因數的γ-羧化不能進行,此外,血中這幾種凝血因數減少,會出現凝血遲緩和出血病症.此外,人們公認維生素K溶於線粒體膜的類脂中,起著電子轉移作用,維生素 K可增加腸道蠕動和分泌功能,缺乏維生素K時平滑肌張力及收縮減弱,它還可影響一些激素的代謝.如延緩糖皮質激素在肝中的分解,同時具有類似氫化可的松作用,長期注射維生素K可增加甲狀腺的內分泌活性等.在臨床上維生素 K缺乏常見於膽道梗阻,脂肪痢,長期服用廣譜抗菌素以及新生兒中,使用維生素K可予糾正.但過大劑量維生素K也有一定的毒性,如新生兒注射30毫克/天,連用三天有可能引起高膽紅素血症.

2014年12月03日 12:58

維生素K從小腸吸收進入淋巴系統或肝門迴圈,吸收後與乳糜微粒結合,使之轉運到肝臟,最後主要以尿液和糞便的形式排出.維生素K的吸收取決於正常的胰腺和膽道功能,凡能影響脂肪吸收情況(例如,膳食礦物油,胰腺外分泌功能失調,膽汁淤滯)都會損害維生素K的腸內吸收.慢性膽囊炎患者屬於維生素K1的需求人群,所以要攝取足夠的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