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非甾體類抗炎藥
問題 【類風濕關節炎】 【歸檔】 16年07月11日

非甾體類抗炎藥

問題描述 本人是一名胃病病人,之前聽說胃病病人不能吃非甾體類抗炎藥是嗎?請舉些例子說明。
網友回答
2016年07月11日 16:42

解熱鎮痛抗炎藥是一類具有解熱、鎮痛,多數還有抗炎、抗風濕作用的藥物。由於其化學結構和抗炎機制與糖皮質激素甾體抗炎藥不同,故又稱為非甾體類抗炎藥。不同種類有相同的作用機制。它們都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花生四烯酸最終生成前列環素,前列腺素和血栓素A2。前列腺素有許多功能: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各種組織動脈擴張;調節腎血流,使腎濾過率增加;促進鈉排泄,降低血壓;抑制胃酸分泌;使子宮肌纖維收縮,溶解黃體;舒張氣管平滑肌;使鼻粘膜血管收縮;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骨吸收;抑制甘油脂分解等。

2016年07月11日 16:42

除了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外,還可抑制炎症過程中緩激肽的釋放,改變淋巴細胞反應,減少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遷移和吞噬作用。也正因為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所以除了有止痛和抗炎作用外,還同時出現相應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在胃腸道與腎臟兩方面。包括阿司匹林;水楊酸鎂、水楊酸鈉、水楊酸膽鹼鎂、二氟尼柳(二氟苯水楊酸)、雙水楊酸酯;包括布洛芬、吲哚美辛(消炎痛)、氟比洛芬、苯氧基布洛芬、萘普生、萘丁美酮(萘普酮)、吡羅昔康(炎痛喜康)、保泰松、雙氯滅痛、芬洛芬、酮基布洛芬、酮咯酸、四氯芬那酸、舒林酸、托美丁等。半衰期長的藥物,如萘普生、芬布芬、舒林酸、吡羅昔康、塞來昔布等每日服2次或1次即可,而半衰期短的藥物則應每日給予3~4次。若給予阿司匹林每日3000mg以上,則半衰期明顯延長。

2016年07月11日 16:42

為評價藥效,對絕大多數都和普通阿司匹林進行過比較。總的來說,它們比普通阿司匹林更耐受,但沒有一個在解除疼痛和抗炎方面比阿司匹林更有效,反而增加胃腸道副作用,所以應當避免與阿司匹林並用。儘管各種藥物在藥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異不大,但價格差別卻很大,所以在選擇藥物時還應當儘量考慮選擇性,需要長期服用的患者應當儘量選擇對胃腸道相對安全的抗炎鎮痛藥。止痛效果在開始用藥後即可得知,而其抗炎的作用需要1~2個星期後才能完全建立。因此在換一種藥之前,要等足夠的時間來評價療效。

2016年07月11日 16:42

小劑量有解熱、鎮痛作用,大劑量才有抗炎作用。國內的用量一般偏小,如布洛芬,抗炎時的劑量應為0.6g每日3~4次,國外最大劑量為每日3.2g,而國內只用到0.2~0.6g,每日3次。再如萘普生,抗炎時劑量為0.5~0.75g,每日2次,國內為0.25g,每日2次。劑量的不足顯然限制了藥效的發揮。在臨床明確有炎症存在時才使用NSAID。當無炎症存在或炎症很輕時,應當考慮非藥物性的治療,如減輕體重,使用拐杖或固定,以及輕度的活動等。或者使用無抗炎作用的止痛藥,如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在治療骨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中與布洛芬同樣有效。還應注意,對類風濕關節炎而言,因只能控制症狀,不能防止疾病的發展及合併症的發生,故應儘量早使用緩解病情藥物,如甲氨蝶呤、金製劑、青黴胺等。

2016年07月11日 16:42

前列腺素除了有促進炎症反應的作用外,還在對出血的控制、保護胃粘膜方面有重要作用。由於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因此在起抗炎作用的同時,也造成了對胃腸道的副作用。其主要表現為胃、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服用3個月的患者,胃腸道潰瘍、出血和穿孔的發生率為1%~2%,服用1年的患者則發生率在 2%~5%。在服用阿司匹林後 1 小時內,胃鏡檢查發現胃粘膜小紅點和紅斑。粘膜糜爛發生在服用阿司匹林3~7日內。阿司匹林是相對可溶性的弱酸,在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