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年紀輕輕,反復腦血栓,查不出原因,求助!
問題 【腦梗】 【歸檔】 07年03月07日

年紀輕輕,反復腦血栓,查不出原因,求助!

問題描述 患者性別:男 患者年齡:43詳細病情及諮詢目的:家人今年43歲(男),自2002年38歲至今已發生三次腦梗塞,栓塞部位均在左腦,前兩次導致命名性失語,治療後痊癒,第三次左側頸內主動脈完全閉塞,導致右側肢體偏癱並左眼視野缺損、命名性失語。雖然反復發作,但幾經檢查,血液、心電圖、血壓等身體各項指標均正常,無家族史、無不良生活習慣,不抽煙、不喝酒。也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誘因。懷疑血管炎,做了常規的檢查,也未發現異常。前段時間由於康復訓練時用力過猛,導致原已基本恢復的左眼視野缺損面積又加大,同時伴有頭痛頭暈現象,經查發現視網膜左顳下動脈有栓塞。已經做過的相關檢查一、2006年4月第二次腦梗後的TCD檢查描述如下: 1、 雙側頸內動脈、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血流速度及瀕譜形態大致正常範圍。2、 雙側大腦中動脈、頸內動脈終末端、頸內動脈虹吸段血流速度不對稱(左側>右側),頻譜形態大致正常.3、 基底動脈血流速度及頻譜形態大致正常範圍.雙側椎動脈血流速度不對稱(右側>左側)4、 提示:雙側大腦中動脈、頸內動脈終末端、頸內動脈虹吸段血流速度不對稱(左側>右側)二、第二次腦梗後的顱腦MRA檢查描述如下: 左側大腦前動脈起始段及後交通動脈缺如。圖像所見:腦基底動脈環不完整,左側大腦前動脈起始段及後交通動脈均未清晰顯示,左側大腦前動脈起自右側大腦前動脈。雙側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右側大腦前動脈、基底動脈、雙側大腦後動脈走行尚自然,未見明顯局灶性增粗或變窄徵象。三、第二次腦梗後的TCD檢查:雙側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增快。四、2006年10月第三次腦梗偏癱後的DSA檢查:分別行主動脈弓、左右頸總動脈及左右椎動脈造影,顯示左側頸內動脈主幹完全閉塞。左側頸內外動脈間無交通,左側大腦前中動脈分支通過右側大腦前中動脈末梢吻合支顯影以及大腦後動脈吻合支顯影。五、第三次腦梗後的頭部MR平掃:1、腦梗死(左側半卵圓中心區、左側基底節區及左顳葉內側部)2、左頂葉腦軟化灶3、腦委縮(以左側為主)六、2006年12月查ANCA(-),抗磷脂抗體(-)七、2007年1月心臟彩超未發現明顯異常查不出致病原因,簡直防不勝防。不知導致腦血栓的原因還有哪些?我們還需要做那些檢查?哪家醫院具備相應的技術條件?或者哪裡有比較對症的中醫治療,請推薦一下。渴望有高人指點!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間:第一次腦梗塞:2002年5月\第二次腦梗塞:2006年4月\第三次腦梗塞:2006年10月病史:家人今年43歲(男),自2002年38歲至今已發生三次腦梗塞,栓塞部位均在左腦,前兩次導致命名性失語,治療後痊癒,第三次左側頸內主動脈完全閉塞,導致右側肢體偏癱並左眼視野缺損、命名性失語。雖然反復發作,但幾經檢查,血液、心電圖、血壓等身體各項指標均正常,無家族史、無不良生活習慣,不抽煙、不喝酒。也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誘因。懷疑血管炎,做了常規的檢查,也未發現異常。前段時間由於康復訓練時用力過猛,導致原已基本恢復的左眼視野缺損面積又加大,同時伴有頭痛頭暈現象,經查發現視網膜左顳下動脈有栓塞。輔助檢查:已經做過的相關檢查一、2006年4月第二次腦梗後的TCD檢查描述如下: 1、 雙側頸內動脈、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血流速度及瀕譜形態大致正常範圍。2、 雙側大腦中動脈、頸內動脈終末端、頸內動脈虹吸段血流速度不對稱(左側>右側),頻譜形態大致正常.3、 基底動脈血流速度及頻譜形態大致正常範圍.雙側椎動脈血流速度不對稱(右側>左側)4、 提示:雙側大腦中動脈、頸內動脈終末端、頸內動脈虹吸段血流速度不對稱(左側>右側)二、第二次腦梗後的顱腦MRA檢查描述如下: 左側大腦前動脈起始段及後交通動脈缺如。圖像所見:腦基底動脈環不完整,左側大腦前動脈起始段及後交通動脈均未清晰顯示,左側大腦前動脈起自右側大腦前動脈。雙側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右側大腦前動脈、基底動脈、雙側大腦後動脈走行尚自然,未見明顯局灶性增粗或變窄徵象。三、第二次腦梗後的TCD檢查:雙側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增快。四、2006年10月第三次腦梗偏癱後的DSA檢查:分別行主動脈弓、左右頸總動脈及左右椎動脈造影,顯示左側頸內動脈主幹完全閉塞。左側頸內外動脈間無交通,左側大腦前中動脈分支通過右側大腦前中動脈末梢吻合支顯影以及大腦後動脈吻合支顯影。五、第三次腦梗後的頭部MR平掃:1、腦梗死(左側半卵圓中心區、左側基底節區及左顳葉內側部)2、左頂葉腦軟化灶3、腦委縮(以左側為主)六、2006年12月查ANCA(-),抗磷脂抗體(-)七、2007年1月心臟彩超未發現明顯異常
網友回答
2007年03月09日 21:42

原因要找到,要找到確切的原因很難,建議你長期口服腸溶阿司匹林75-150毫克。每天一次。預防再次發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