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兒童步態異常
問題 【腦腫瘤】 【歸檔】 15年12月03日

兒童步態異常

問題描述 兒童步態異常是怎麼回事啊?現在是三歲,還可以改嗎?兒童步態異常應該怎麼預防?
網友回答
2015年12月03日 21:34

兒童步態異常可因運動或感覺障礙引起,其特點與病變部位有關。可見於許多神經系統或其他系統疾病,有些典型異常步態,對某些特定疾病具有提示意義,通過望診即可做出診斷,對一些不典型步態,則必須作細緻檢查,通過分析綜合,對診斷亦有一定的幫助。步態異常臨床分型應結合病因。基本知識醫保疾病: 否患病比例:易感人群: 無特定的人群傳染方式:無傳染性併發症:腦動脈硬化症 腦動脈硬化症 小兒腦腫瘤 多發性神經炎

2015年12月03日 21:34

兒童步態異常常見症狀步態不穩 閉眼站立不能 小腦性共濟失調 癔症步態 步態異常 臀中肌麻痹步態 小步態 失用步態 肢體或軀幹姿勢異常 感覺性共濟失調1.皮質脊髓束病變(1)痙攣性偏癱步態:為單側病變,病側上肢通常為屈曲,內收姿勢,腰部向健側傾斜,下肢伸直,外旋,向外前擺動(代償髖,膝屈肌及踝背屈肌無力導致的拖腳),行走時呈劃圈樣步態;輕症病人只表現下肢拖曳步態,見於腦卒中後遺症等。(2)痙攣性截癱步態:雙側嚴重痙攣性肌張力增高,病人雙下肢強直內收,伴代償性軀幹運動,行走費力,呈剪刀樣步態,常見於腦癱患兒,脊髓外傷等。2.失用步態 雙側額葉病變所致,常見於腦積水或進行性癡呆,病人無肢體無力或共濟失調,但不能自行站立或正常行走,表現步態不穩,不確定和小步伐,腳好像粘到地上,伴明顯遲疑(凍結)現象和傾倒。3.小步態(marcheà petit pas) 見於額葉(皮質或白質)病變,表現小步,拖曳,起步或轉彎緩慢,步態不穩,易誤診為帕金森病步態,但小步態為基底寬,上肢有擺動動作,伴認知障礙,額葉釋放症狀,假性延髓性麻痹,錐體束征和括約肌功能障礙等,可資鑒別,但需注意額顳癡呆患者也可合併帕金森病。

2015年12月03日 21:34

4.錐體外系病變(1)慌張步態:見於晚期帕金森病,行走時軀幹彎曲向前,髖,膝和踝部彎曲,起步慢,止步難和轉身困難,小步態擦地而行,呈前沖狀,易跌倒,上肢協同擺動消失。(2)肌張力障礙的特徵是肢體或軀幹姿勢異常,可影響運動或導致扭曲,奇非同步態。5.小腦性共濟失調步態(1)小腦蚓部病變導致軀幹性共濟失調,步態不規則,笨拙,不穩定和寬基底,轉彎困難,不能走直線,見於小腦中線腫瘤和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等。(2)小腦半球病變導致步態不穩或粗大的跳躍動作(舞蹈樣步態),左右搖晃,向病側傾斜,視覺可部分糾正,常伴肢體辨距不良,見於小腦病變和多發性硬化等。6.醉酒步態 見於酒精或巴比妥類中毒,步態蹣跚,搖晃和前後傾斜,似欲失去平衡而跌倒,不能通過視覺糾正,與小腦性共濟失調步態區別是,醉酒者可在窄基底面上行走短距離並保持平衡,而小腦性共濟失調始終為闊基底步態。7.感覺性共濟失調步態 見於Friedreich共濟失調,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多發性硬化,脊髓癆和感覺神經病等,患者閉眼站立不能,搖晃易跌倒,睜眼時視覺可部分代償(Romberg征);行走時下肢動作沉重,高抬足,重落地,夜間走路或閉眼時加重。8.跨閾步態 見於腓總神經麻痹,腓骨肌萎縮症和進行性脊肌萎縮症等,由於脛骨前肌,腓腸肌無力導致垂足,行走時患肢抬高,如跨門檻樣。9.肌病步態 見於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等,由於軀幹和骨盆帶肌無力導致脊柱前凸,行走時臀部左右搖擺,狀如鴨步。10.癔症步態 可表現奇形怪狀的步態,下肢肌力雖佳,但不能支撐體重,向各個方向搖擺而似欲跌倒,攙扶行走時步態拖曳,但罕有跌倒致傷者,見於心因性疾病。

2015年12月03日 21:34

兒童步態異常治療概述治療方式:支持性治療 康復治療常用藥品: 巴氯芬片 參志膠囊治療費用:步態異常西醫治療按病因診斷主要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步態異常中醫治療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2015年12月03日 21:34

步態異常護理意休息、勞逸結合,生活有序,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對預防疾病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