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縮性側索硬化
1.40歲以上的中老年多發,男女之比約3:2,緩慢起病,進行性發展。 2.以上肢周圍性癱瘓,下肢中樞性癱瘓,上下運動神經元混合性損害的症狀並存為特點。 3.球麻痹症狀,後組顱神經受損則出現構音不清、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等。 4.多無感覺障礙。目前醫學上對於此症的病因還並不是太清楚的,沒有什麼特效的治療方法。
現病症狀並非早期。其脊髓側索硬化屬神經元性變性疾病是一慢性神經蠶食損害性疾病,發病後期治療難以痊癒,其發病嚴重時可侵犯脊髓前角細胞和腦幹神經核以及大腦運動皮質錐體細胞導致呼吸困難吞咽障礙而危及生命,約有5%-7%的患者和基因免疫異常或病毒感染所致。其餘患者病因不明,有報導說和重金屬,化學中毒以及周圍環境有關。單純的藥物治療療效不佳病情難以控固,由於本病導致神營養障障且逐步繼發缺養性神經功能損害加重從而使神經功能症狀進一步加重.
治療方案:激素對本病的治療療效甚微,中醫辯證施治,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肌體抗病能力,中西醫結合擴張受累神經微循環血運以養神經,使受損殘餘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阻止病情繼續發展. 並採用神經再生之藥興奮啟動麻痹休克的神經複合治療以支配調節運動及各種功能獲得恢復改善.需指導再次聯繫。建議患者可以根據具體的病情確定是否用針灸的方法治療。家人可以幫助用按摩的方法輔助治療.
診斷過程的第一個重要步驟,就是由神經科醫生進行的臨床接診。進行包括詳細的現病史,家庭史,工作和環境接觸史的採集。接診過程中,神經科醫生將尋找肌萎縮側索硬化的典型表現:(1)患者往往只有一隻手臂或一條腿肌肉無力,以及聲音性質的變化如含糊不清或言語遲緩。檢查要評估咀嚼和吞咽的肌肉力量,包括口腔、舌及咽喉肌。(2)下運動神經元(LMN)功能,如肌肉萎縮情況,肌肉力量或肌肉跳動(稱為肌束震顫)。(3)上運動神經元(UMN)功能,如腱反射亢進和肌肉痙攣(肌肉緊張和僵直的程度)(4)情緒反應失去控制,如哭或笑的情緒變化。思維的變化如喪失判斷力或失去基本的社會技能。檢查者也會評估患者言語流暢性及文字識別能力。這些症狀不常見,不容易引起重視。(5)神經科醫生還將詢問如疼痛,感覺喪失或錐體外系問題(在帕金森病經常看到不同類型的肌肉強直)。
肌萎縮側索硬化的病因至今不明。20%的病例可能與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另外有部分環境因素,如遺傳、重金屬中毒等,都可能造成運動神經元損害。產生運動神經元損害的原因,目前主要理論有:1.神經毒性物質累積,谷氨酸堆積在神經細胞之間,久而久之,造成神經細胞的損傷。2.自由基使神經細胞膜受損。3.神經生長因數缺乏,使神經細胞無法持續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