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面癱飲食
問題 【面癱】 【歸檔】 15年08月07日

面癱飲食

問題描述 您好!誰能和我說說面癱飲食是怎麼回事啊?如果有了面癱該怎麼辦呢。平時應該改掉什麼習慣。注意什麼事情。還有就是生活中應該特別預防什麼?希望大家指點指點。謝謝了!
網友回答
2015年08月07日 19:10

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炎,貝爾麻痹,俗稱“面癱”,“歪嘴巴”、“吊線風”),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受年齡限制。患者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引起面神經麻痹的病因有多種,臨床上分為中樞型面神經麻痹和麵癱飲食周圍型面神經麻痹兩種。常見病因為:①感染性病變,感染性病變多由潛伏在面神經感覺神經節內休眠狀態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被啟動引起;②耳源性疾病,③自身免疫反應;④腫瘤;⑤神經源性;⑥創傷性;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長期接觸有毒物;⑧代謝障礙,如糖尿病、維生素缺乏;⑨血管機能不全;⑩先天性面神經核發育不全。臨床表現多數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面癱飲食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於病側的齒頰間隙內,並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於淚點隨下瞼外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其中周圍性面癱發病率很高,而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痹。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覺障礙,外耳道皰疹等。檢查1.靜止檢查(1)莖乳突檢查莖乳突是否疼痛或一側顳部、面部是否疼痛。(2)額部檢查額部皮膚皺紋是否相同、變淺或消失,眉目外側是否對稱、下垂。(3)眼檢查眼裂的大小,兩側是否對稱、變小或變大,上眼瞼是否下垂,下眼瞼是否外翻,眼瞼是否抽搐、腫脹,眼結膜是否充血潰瘍,是否有流淚、乾澀、酸、脹的症狀。(4)耳檢查是否有耳鳴、耳悶、聽力下降。(5)面頰檢查鼻唇溝是否變淺、消失或加深。面頰部是否對稱、平坦、增厚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覺發緊、僵硬、麻木或萎縮。(6)面癱飲食口檢查口角是否對稱、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腫脹,人中是否偏斜。(7)舌檢查味覺是否受累。2.運動檢查(1)抬眉運動檢查額枕肌運動功能。重度患者額部平坦,皺紋一般消失或明顯變淺,眉目外側明顯下垂。(2)皺眉檢查皺眉肌是否能運動,兩側眉運動幅度是否一致。(3)閉眼閉眼時應注意患側的口角有無提口角運動,患側能否閉嚴,及閉合的程度。(4)聳鼻觀察壓鼻肌是否有皺紋,兩側上唇運動幅度是否相同。(5)示齒注意觀察兩側口角運動幅度,口裂是否變形,上下牙齒暴露的數目及高度。(6)努嘴注意觀察口角兩側至人中的距離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狀是否對稱。(7)鼓腮主要檢查口輪匝肌的運動功能。

2015年08月07日 19:10

顏面肌分表情肌和咀嚼肌兩部分,前者由面神經支配,後者由三叉神經運動支支配。此處所敘述面肌癱瘓僅討論表情肌麻痹,即面神經麻痹的有關內容,面神經麻痹在腦神經疾患中較為多見,依據病因將其分成特發性(Bell)、外傷、感染、腫瘤、神經源性等5種主要類型。特發性面神經麻痹即Bell麻痹,作為單獨的疾病詳細介紹。其他類型面神經麻痹在此處敘述。臨床可分為中樞性面癱和周圍性面癱兩大類型1.中樞性面癱 系對側皮質-腦橋束受損所致,因上組面肌末受累,故僅表現為病變對側下組面肌的癱瘓,並常伴有該側的偏癱。2.除特發性面神經麻痹外,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圍性面癱主要有以下幾種,主要病因可參見表2。(1)Guillain-Barré綜合征(腦神經型):可出現周圍性面癱,但病變常為雙側,多數伴有其他腦神經損害。腦脊液可有蛋白(增高)細胞(正常或輕度高)分離現象。(2)腦橋病變:因面神經運動核位於腦橋,其纖維繞過展神經核。故腦橋病損除周圍性面癱外,常伴有腦橋內部鄰近結構的損害,如同側外直肌麻痹、面部感覺障礙和對側肢體癱瘓等。(3)小腦腦橋角損害:多同時損害同側第Ⅴ和Ⅷ對腦神經以及小腦和延髓。故除周圍性面癱外,還可有同側面部感覺障礙、耳鳴、耳聾、眩暈、眼球震顫、肢體共濟失調及對側肢體癱瘓等表現。(4)面神經管鄰近部位的病變:如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術及顱骨骨折等,除周圍性面癱外,可有其他相應的體征和病史。(5)莖乳孔以外的病變:因面神經出莖乳孔後穿過腮腺支配面部表情肌,故腮腺炎症、腫瘤、頜頸部及腮腺區手術均可引起周圍性面癱。但除面癱外,常有相應疾病的病史及特徵性臨床表現,無聽覺過敏及味覺障礙等。面神經麻痹的體征分為運動、分泌和感覺3類。常急性發病,病側上、下組面肌同時癱瘓為其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病側外耳道和(或)耳後乳突區疼痛和(或)壓痛。上組面肌癱瘓導致病側額紋消失,不能抬額、蹙眉,眼瞼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閉眼時眼球向上方轉動而露出白色鞏膜(稱Bell現象)。因眼輪匝肌癱瘓,下眼瞼外翻,淚液不易流入鼻淚管而滲出眼外。下組面肌癱瘓表現為病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嘴被牽向病灶對側,不能撅嘴和吹口哨,鼓腮時病側嘴角漏氣。由於頰肌癱瘓,咀嚼時易咬傷頰黏膜,食物常滯留於齒頰之間。面癱飲食嚴重損傷者,面肌麻痹顯著,甚至見於面部休息時。病人下半部面部肌肉鬆弛、面紋消失,頸闊肌裂隙較正常寬,面肌和頸闊肌隨意和協同運動完全性消失。當病人試圖微笑時,下半部面肌拉向對側,造成伸舌或張口時出現偏斜的假像。唾液和食物聚集在癱瘓側,病人不能閉眼,隨閉眼動作可見眼球向上、並略向內轉動。當病變位於周圍神經至神經節時,淚腺神經失去作用,不能通過眼瞼運動將眼淚壓進鼻淚管,導致結合膜囊內眼淚聚集過多。因上眼瞼麻痹,角膜反射消失,通過眨動另一側眼瞼才表明存在角膜感覺和角膜反射的傳入部分。若病變波及鼓索神經,可有同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若鐙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時,除味覺障礙外,還可出現同側聽覺過敏。若膝狀神經節受累(多為帶狀皰疹病毒感染),除面癱、舌前2/3味覺障礙、聽覺過敏外,還有同側唾液、淚液分泌障礙,耳內及耳後疼痛,外耳道及耳郭出現皰疹,稱膝狀神經節綜合征(Ramsay Hunt’s syndrome)。總體講Ramsay Hunt綜合征的面神經麻痹比Bell麻痹預後差,約66%的患者不完全性麻痹可完全恢復,而僅10%的完全性麻痹患者恢復了正常的面部功能。預後差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耳部疼痛的程度、面神經麻痹是完全性還是不完全性的、面神經麻痹與皰疹同時發病。儘管面神經也傳導來自面肌的本體感覺和來自耳翼、外耳道小範圍的皮膚感覺,但是很少發覺這些感覺缺失。面神經部分損傷引起上半面部和下半面部無力,偶爾下半面部比上半面部受累更為嚴重。對側很少受累。面肌麻痹的恢復取決於病變的嚴重性,如果神經已被切斷,功能完全、甚至部分性恢復的機會均很小。多數面神經麻痹的病人可部分或完全性恢復功能,完全性恢復者在休息或運動時,兩側面部表情無區別;部分性恢復者在癱瘓側出現“攣縮”的改變,表面檢查似乎顯示正常側肌肉無力,隨病人微笑或試圖運動面肌,此不正確印象更加明顯。治療:原則:促進局部炎症、水腫及早消退,並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如為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營養神經、糖皮質激素、B族維生素等藥物。理療針灸;保護暴露的角膜及預防結膜炎,可用眼罩,滴眼藥水、眼藥膏等;患者自己對鏡子用手按摩面癱面肌,每日數次,每次5~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