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胃黃素瘤怎樣治療
問題 【肝病科】 【歸檔】 14年08月18日

胃黃素瘤怎樣治療

問題描述 4月26日做胃鏡結果為:食管,賁門,胃底,十二指腸均正常。胃體;隱約見粘膜下血管網透見,粘膜紅白相間,以白相為主,粘膜充血。胃竇:粘膜紅白相間,以白相為主,粘膜充血。體竇可見10余枚黃色素瘤。
網友回答
2015年10月21日 16:16

你好!胃泌素瘤巨大的只有手術治療,小的瘤體可用中西藥治療,根據你目前的情況可中藥治療,因為中藥與西藥相比,相對不良反應要小很多。意見建議:慢性胃炎是可以治好的,但影響胃的因素太多,如饑飽勞碌、飲食不當、食用刺激的食物、生冷都會造成胃炎的復發。可用中藥治療效果很好,藥物的不良反應也少。

2014年08月18日 21:02

胃泌素瘤病人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消化性潰瘍,見於90%~95%的胃泌素瘤病人,其臨床症狀常與普通消化性潰瘍病人類似,但症狀呈持續性和進行性,對治療的反應較差。胃泌素瘤病人上消化道潰瘍的分佈與普通消化性潰瘍相近,大約75%的胃泌素瘤病人潰瘍位於十二指腸第1 段,胃潰瘍較少見。約有1/2~2/3 的胃泌素瘤是惡性的,胃泌素瘤惡性程度最可靠指標是他們的生物學行為,即腫瘤是否有轉移,而組織學改變與生物學活性則無明顯聯繫。惡性胃泌素瘤通常為無痛性,生長緩慢。但是,有一小部分胃泌素瘤病人的腫瘤生長迅速且較早發生廣泛性轉移,可轉移到局部淋巴結、肝、脾、骨、縱隔、腹膜表面和皮膚。十二指腸胃泌素瘤通常轉移到局部淋巴結,較少轉移到肝臟。前瞻性研究表明,淋巴結轉移與肝臟轉移的胃泌素瘤病人的臨床過程存在差異。手術發現僅有局部淋巴結轉移而肝臟無轉移的病人很少因腫瘤侵襲導致死亡,其存活期常達到或超過25 年無腫瘤進展傾向。事實上,淋巴結轉移的胃泌素瘤病人和手術未發現腫瘤的病人臨床過程相似。相反,有肝轉移的病人預期壽命明顯縮短,平均約為8年,常因腫瘤漸進性生長而導致肝功能衰竭。 有轉移的胃泌素瘤病人血清HCG 以及α、β亞單位水平常增加。20%的惡性胃泌素瘤病人血清α-HCG 水準增加,有廣泛轉移的胃泌素瘤病人α-HCG 水準顯著增加,而良性胃泌素瘤病人血清α-HCG 水準無增高。 胃泌素瘤病人潰瘍常單發但也可多發。與普通消化性潰瘍相比,胃泌素瘤潰瘍可位於十二指腸的第2、3 或第4 部,甚至見於空腸。一組回顧性調查顯示,14%的潰瘍位於十二指腸第1 部遠端,11%位於空腸。胃泌素瘤病人潰瘍常中等大或較小(直徑小於10mm),但少數潰瘍較大,直徑超過20mm。手術後易於發生吻合口近端或遠端潰瘍,且常伴發嚴重併發症如出血和(或)穿孔。胃泌素瘤病人可發生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潰瘍和食管狹窄。由胃泌素瘤病人引起的消化性反流疾病較多見且嚴重。 1/3 以上的胃泌素瘤病人出現腹瀉,且可先於消化性潰瘍症狀8 年之久。大約有7%的胃泌素瘤病人發生腹瀉而無潰瘍病。腹瀉主要是由於上消化道中大量的鹽酸引起。通過抽吸胃中胃液可減少或消除腹瀉。迴圈中的胃泌素可能直接影響小腸黏膜的分泌和吸收,尤其是血管中過高的胃泌素可增加腸道分泌K+及減少空腸對水、鈉的吸收,這些都可導致腹瀉。普通十二指腸潰瘍病人血清胃泌素及胃酸分泌率皆正常,他們通常不發生腹瀉。這也是該理論的支持依據。少數胃泌素瘤病人出現脂肪瀉。

2014年08月18日 21:02

胃泌素瘤即卓-艾綜合征,是以難治性或非尋常性消化性潰瘍、高胃酸分泌、非β胰島細胞瘤為特徵的臨床綜合征。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消化性潰瘍,見於90%~95%的胃泌素瘤病人,其臨床症狀常與普通消化性潰瘍病人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