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魚生火肉生痰
問題 【打呼嚕】 【歸檔】 16年07月25日

魚生火肉生痰

問題描述 人們在生活中會吃到各式各樣的食物,例如魚,又或者是肉,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吃魚會生火,吃肉會生痰呢?怎麼吃才不生痰,不上火呢?
網友回答
2016年07月25日 11:40

你好,魚和肉等食物是我們營養的主要來源,怎麼會變成“痰”和“火”影響健康呢?我們的脾胃就像一個“加工廠”,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必須在這裡經過加工才能被消化、吸收。孩子的脾胃不必成人,這個“加工廠”生產能力有限。因此孩子的食譜也很講究,例如嬰兒都吃乳類食物,長大後才能逐漸添加輔食。如果給寶寶的“加工廠”增加過多的工作任務,例如不間斷的吃零食、或者飲食的量大質優,就會損傷脾胃。“機器”損壞了,就不能生產合格產品,大量的殘次品在體內堆積,就會導致疾病。另外,很多孩子睡眠時呼吸音粗,甚至打呼嚕,醫生檢查常會發現腺樣體肥大或扁桃體腫大,這些都是“肉生痰”的表現。孩子脾胃功能不健全還會引起腹痛、消化不良等其他疾病。

2016年07月25日 11:40

而今說到“魚生火、肉生痰”,不能不說說食品安全問題。近年來食品安全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從媒體報導可以得知,現今市場上豐富的豬肉、雞鴨肉、魚肉等大多是在養殖場經激素飼養產生的,這種生產方式縮短了養殖週期,提高了產量和經濟利潤,但卻帶來了健康隱患。另外,孩子的零食、牛奶以及各種營養品是否添加了某些不良材料都是值得大眾關注的話題。很多表面靚麗的“美味”其實早已失去昔日的營養價值,甚至含有莫名的毒素,這就是現代特有的“魚生火、肉生痰”的意義。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怎麼給孩子選擇放心、營養的食譜呢?中醫理念提出兩個原則:1.注重調護孩子的脾胃功能。2.選擇適合孩子的天然食物。

2016年07月25日 11:40

你好,中醫認為“脾常虛”是孩子的生理特點。所謂“脾常虛”就是孩子的消化功能不健全,如果家長不懂科學育兒的道理,給孩子吃大量的或者不易消化的食物,就很容易損傷脾胃,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就會引起很多新的問題。因此,“魚生火、肉生痰”說的不是食物的問題,而是孩子脾胃的問題。不是不能吃魚和肉,而是要合理、適量地吃。總的來說,孩子的食譜以清淡、簡約為好。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各地自然環境下生長的動植物比較適合當地生活的人。所以,吃當地應季食物最為健康、養生。

2016年07月25日 11:40

你好,其實,這句話的本意是要告訴大家,魚和肉雖好,但不能食用過量,否則就會傷害身體。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魚肉如帶魚、鰱魚、鱔魚等都屬於溫性食物,吃多了容易導致內火蓄積,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魚生火”。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魚屬於高蛋白質的食物,如果吃得過多,又缺乏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會使體內膠原蛋白的合成出現問題,造成牙齦、黏膜出血等上火症狀。同樣,肉類也不能吃得太多。從中醫角度來看,“肉生痰”並不是說吃肉過多就容易咳嗽生痰,而是說過多食用肉類食物後,會導致體內津液代謝失常,產生痰濁。臨床檢查時常會表現為血液濃稠性、聚集性和凝固性增高,而這正是中醫痰瘀互結的一種客觀表現,也正是“肉生痰”的外在反映。此外,肉中蛋白質含量也比較高,吃多了也會導致上火症狀。

2016年07月25日 11:40

因為魚生長在水中,而水屬陰,故魚容易湧濕;濕性沾膩,極易滋生痰濕。羊、牛、雞、狗肉等是辛溫之品,也很容易產生內火。故即有"魚生痰,肉生火"之說。在飲食上可以經常用山藥、薏米、茯苓煮瘦肉吃,並多吃雷公根、蘿蔔排骨湯,它們有袪濕瀉火的作用,即可化痰祛火,又能預防痰火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