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褐斑的原因
黃褐斑的原因紫外線照射 可能是發生黃褐斑的重要因素,過度紫外線照射後黃褐斑幾乎均加重,避免紫外線照射則可使黃褐斑減輕乃至消退。長期紫外線照射可使黑素細胞增殖,尤其在面頰部更為明顯,這可能與紫外線照射後維生素D3參與有關。研究發現,維生素D3能增加黑素細胞中酪氨酸酶的含量,並能調節或誘導黑素的合成。中波紫外線(ultravioletB,UVB)能增加黑素細胞對促黑素細胞生成激素(melanocytestimuratinghotmone,MSH)的反應性。血液中MSH水準增加使黑素細胞的黑素量增加,刺激黑素細胞的有絲分裂並向角朊細胞轉運,在黑素生成過程中是由光能轉變成化學能的過程。研究發現,在紫外線照射後。IL—l基因在角朊細胞中活性增加,IL-1即可啟動又可抑制黑素細胞MSH受體活性。近年來研究發現,紫外線照射後能刺激角朊細胞產生和分泌內皮素一1(endothelin一1),它能作用于黑素細胞。加速黑素細胞的增生。
黃褐斑的原因1、女性常見,特別是妊娠期、產後和口服避孕藥的婦女。部分分娩後或停服避孕藥後可緩慢消退。 2、從青春期到絕經期均可發生。病灶開始為多發性,以後逐漸融合成大小不一的斑片,呈淡褐色至淡黑色,對稱分佈於面部的暴露部位,尤其是兩頰、雙顴及前額,呈蝶狀,又稱“蝴蝶斑”。,亦可見於頸、眉、顴、鼻及口周等處,邊界清楚,無自覺症狀。色素深淺與季節、日光照射和內分泌變化有一定關係,夏季日曬後加重或誘發,有些患者月經前偶見顏色加深。
黃褐斑的原因遺傳:研究發現,30%~47%的黃褐斑患者有家族史,Miguel報導28例男性黃褐斑患者中的70.4%有家族史,有人發現一個家族兩代人中有6例黃褐斑患者,其中女性2例,男性4例。另有報導,25例黃褐斑患者中有家族史者8例,占32%。這些發現均支持黃褐斑的發病可能與遺傳有關。
黃褐斑的原因微生態失衡 通過對黃褐斑皮損區菌群的分佈情況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皮損區暫住菌如棒桿菌及產色素微球菌明顯增加,尤其是產生褐色、橘黃色微球菌增加顯著。研究還發現,適當的溫度能促進產色素微球菌產生色素,並增加菌量。皮膚正常菌群的改變使皮膚定植抗力(機體對外來菌在某部位定居的阻抗力)降低,以及細菌之間的競爭性抑制作用和干擾現象減弱。因而使其他產色素微球菌大量繁殖,並與表皮黏附、結合,它們產生的色素超過皮膚局部的白淨能力而被皮膚吸收沉積於表皮內。不同溫度培養的產色素微球菌其產色素情況有顯著差異,35℃時產生的色素比20℃時明顯增多.這可能是黃褐斑在春、夏季色斑明顯加深,而在冬季色斑明顯減輕或消失的原因之一。
黃褐斑的原因.血清酶及微量元素 通過對48例女性黃褐斑患者的過氧化氫脂質(LPO)水準、超氧化物酶歧化酶(SOD)活性、全血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檢測與血液流變學進行分析,結果發現,LPO、SOD和GSH—Px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日曬對血清酶學指標無明顯影響,而對血液流變學有一定影響。提示黃褐斑的發生與血液流變學改變關係密切,可能與血中纖維蛋白原、球蛋白的增加有關。通過對黃褐斑患者血清中Zn、Cu、Fe和Mg的含量的分析,結果發現,懷孕的黃褐斑患者血清Zn值高於非懷孕患者;孕期及非孕期黃褐斑患者血清Cu值均升高;孕期黃褐斑患者血清Fe高於正常女性;血清Mg在孕期無黃褐斑患者均較低,認為微量元素的改變與黃褐斑的發生可能有一定關係。現已證明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形成黑素的能力與Cu2+的數量成正比,血請酮水準升高使皮膚酪氧酸酶活性增強,色素沉著增加而發生黃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