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了什麼意思 [痞滿]
你好!濕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又稱濕邪,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你好!濕外濕本指自然界多雨或潮濕的氣候或環境狀態,多發生在夏秋之交,屬六氣之一。但這種氣候或環境狀態會使正氣虛弱或體質濕盛的人發生疾病,對這些人來說,外濕便成為致病的因素,屬六淫之一。內濕則指因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臟生理功能失常、體內水濕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狀態。外濕與內濕雖有不同,但兩者在病證表現上有共同的特點,且在發病過程中常相互影響。外濕致病,易傷及脾臟,使濕濁內生,而脾失健運,水濕停聚,又易招致外濕侵襲。
你好!濕無論外濕或內濕,都有阻遏氣機、傷人陽氣和侵襲脾臟的特點。在病證上又都具有沉重、穢濁、黏滯等特性。沉重是指感受濕邪後,患者常可見頭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懶沉重,關節疼痛重著等症狀。這是因為濕邪侵襲肌表,留滯於經絡關節,使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阻礙,營氣和衛氣不能調和的緣故。穢濁多指濕邪致病後,人體各種分泌物穢濁不清,如面垢多眵,大便溏瀉,下痢膿血黏液,小便渾濁,婦女白帶過多,濕疹浸淫流水等。黏滯一指因感受濕邪而引起的病證病程較長,纏綿難愈;一指病灶部位多潮濕不淨,排出物黏滯,舌苔膩等。此外,濕邪致病還多見於人體下部,如婦女白帶增多、淋證、泄瀉、痢疾等,水腫也多以下肢較為明顯。
你好!濕外濕致病,多因患者傷于霧露,或汗出沾衣,或水中作業,或涉水淋雨,或居於潮濕之處而得。發病有由表入裡的傳變規律,因病變部位的不同而症狀各異。淺則傷人皮肉筋脈或流注於關節,深則可入臟腑。如濕鬱肌表,可見惡寒無汗,發熱體酸,頭重如裹,身重而痛等症;濕阻經絡,則見肢體重著酸痛,或經脈拘急或痙攣等症狀;濕著筋骨成為濕痹,又可見肢體關節疼痛重著或腫脹、痛有定處、手足沉重等症狀。外濕侵襲人體,還常兼有風、寒、暑、熱等其他致病因素或病機特性,臨床上也常以此作出病因或病性診斷,以為治療依據,如寒濕相兼、風濕相兼、濕熱相兼,或風寒濕三者相兼等。
你好!濕內濕可因外濕侵入人體,影響脾的生理功能而形成,稱為濕困脾土。也可因飲食不當、勞倦思慮等原因損傷脾臟,或因腎陽衰弱引致脾陽不振而形成。因脾主運化,與人體內水液的代謝和輸布密切相關,脾臟虛損,失去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則人體內水液聚而成濕,甚至積而成水。內濕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精神困倦,食欲不振,口膩不渴,胸悶痞滿,嘔吐痰涎,便溏泄瀉,或尿少浮腫,或婦女白帶量多等症狀。內濕在人體內還可進一步演變發展。如上入胸膈,則可形成濕蔽清陽,嚴重者可產生神識如蒙的症狀;或胸絡痹阻,發生胸痹胸痛。如壅結於大腸,又可見大便下血、血色不鮮,或紫黑如赤豆汁等症狀。其病證性質又有寒熱虛實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