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膽囊息肉治療的方法是什麼?
問題 【腫瘤科】 【歸檔】 09年07月31日

膽囊息肉治療的方法是什麼?

問題描述 我舅舅早前因為膽絞痛而進了醫院,醫生診斷是膽囊息肉,請問這個病嚴重嗎?膽囊息肉治療的方法是什麼?要動手術嗎?
網友回答
2014年03月27日 14:24

膽囊息肉是一種多發病 ,分為單發性膽囊息肉和多發性膽囊息肉兩種 ,得了此病 ,一般需要手術治療.對於單發性膽囊息肉來說 ,如果息肉較小 ,手術切除後可能僅為膽固醇結晶

2013年09月22日 16:19

"你好!膽結石病因:膽囊結石主要是膽固醇在膽汁中析出、沉澱、成核和積聚增長等基本過程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膽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質發生改變,導致膽汁中的膽固醇過飽和,易於沉澱析出和結晶,形成結石;其他原因是膽囊分泌、收縮排空功能異常及細菌、寄生蟲感染等.膽結石治療:你可先考慮溶石療法,目前溶石治療的藥物主要是鵝去氧膽酸和其衍生物熊去氧膽酸。注意多喝水,照B超看大小和位置來定治療方法。除溶石法外還有超聲波、微創手術。請臨床醫生檢查後,才能定。醫生建議:養成定時定量、少量多餐、忌暴飲暴食良好的飲食習慣。平時應減少脂肪的攝取,包括肥肉、豬油、牛油、蛋黃、蝦蟹、動物內臟(腦、腎、心、肝)、牡蠣、魚卵、奶油、蛋糕及油炸類食物等;動物肝、腎、魚卵及蛋黃等含高膽固醇食物,也應該少吃為宜。"

2009年07月31日 07:08

一般膽囊息肉藥物治療效果差的時候就要考慮手術治療了

2009年07月31日 00:48

(一)治療 手術指征方面頗多爭論 Moriguchi等報導的8例惡變者中 7例息肉直徑>10mm 1例首次B超檢查為5mm 半年後複查長至10mm 故多數人主張以直徑≥10mm的PLGs作為手術指征 對10mm 單個 年齡>60歲者應高度懷疑為膽囊癌 均應及時手術 Terzic等的100例PLG手術經驗 惡性病人73%>60歲 多數為單個;88%的病變>10mm 因此 認為>60歲 有膽石共存 >10mm的單個病變 即使無症狀也應作膽囊切除 Yang等制定的手術指征與Chijiiwa相同 只是將年齡改為>50歲 Koga認為最重要的指標應為PLG的大小 因而凡>10mm者均應手術 Wolper持同樣觀點 認為>10mm的PLG作預防性膽囊切除是合理的 Masi等甚至強調任何PLG均有惡性可能 一經發現均應切除 Lshikawa等97例切除標本中67例有蒂 9例(13%)為癌;30例無蒂 10例(33%)為癌 無蒂癌最大直徑平均為(14±4)mm 顯著小於有蒂癌(22±8)mm 8例無蒂癌已浸潤至肌層外 其中2例直徑仍≤10mm;2例有蒂癌浸潤至肌層外 最大直徑均≥30mm 認為最重要的指標是無蒂而不是大小 凡發現為無蒂PLG 即使10mm時施行手術 鄧紹慶綜合PLG的6個腫瘤高危因素為:單發 >10mm 廣基或蒂粗大 病變增長 年齡>50歲 合併結石 但也強調對18mm 即有晚期癌的可能性 應直接開腹作擴大的膽囊切除 甚至加作廣泛的淋巴結清掃 (二)預後 對症狀明顯 影響工作和生活者 合併慢性膽囊炎及結石者;息肉單發 直徑>10mm 基底較大或有蒂位於膽囊頸部者是膽囊切除的適應證 但目前由於本病術前確診困難 患者常有恐癌心理 醫者存在防止貽誤惡變的想法 從而有使手術擴大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