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結腫大怎麼回事
淋巴結分佈全身,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按其位置可分為淺表淋巴結和深部淋巴結。正常淋巴結多在0.2~0.5㎝,常呈組群分佈。每一組群淋巴結收集相應引流區域的淋巴液,如耳後、乳突區的淋巴結收集頭皮範圍內的淋巴液;頜下淋巴結群收集口底、頰黏膜、牙齦等處的淋巴液;頸部淋巴結收集鼻、咽、喉、氣管、甲狀腺等處的淋巴液;鎖骨上淋巴結群左側收集食管、胃等器官的淋巴液,右側收集氣管、胸膜、肺等處的淋巴液;腋窩淋巴結群收集軀幹上部、乳腺、胸壁等處的淋巴液;腹股溝淋巴結群收集下肢及會陰部的淋巴液。瞭解二者之間的關係,對於判斷原發病灶的部位及性質有重要臨床意義。
感染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如細菌、病毒、立克次體等引起如急性蜂窩織炎、化膿性扁桃體炎、牙齦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恙蟲病、結核等。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及分類對淋巴結腫大的原因判斷有一定參考價值。淋巴結腫大伴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常見於細菌感染;淋巴結腫大伴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少而淋巴細胞增多者常考慮病毒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患者可發現異型淋巴細胞(10%~20%或更多);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提示寄生蟲感染或嗜酸性粒細胞肉芽腫;淋巴結腫大伴有外周血幼稚細胞者多為白血病。
一個區域淋巴結腫大稱局限淋巴結腫大,多見於非特異性淋巴結炎、淋巴結結核及惡性腫瘤轉移,應按淋巴引流區域尋找原發病灶。兩個區域以上淋巴結腫大,要考慮為全身性淋巴結腫大,多見於急慢性淋巴結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白血病、淋巴瘤、鉤端螺旋體病、恙蟲病、布魯菌病、血清病、結締組織病等。淋巴結腫大伴有相應引流區域感染灶者,如頜下頦下淋巴結腫大伴扁桃體炎、牙齦炎,腋窩淋巴結腫大伴乳腺炎,耳後淋巴結腫大伴頭皮感染者,左腹股溝淋巴結腫大伴左下肢丹毒,可診斷為非特異性淋巴結炎。
淋巴結腫大伴疼痛,多為急性炎症引起,常有局部紅、腫、熱等炎症表現;而無痛性淋巴結腫大常見於惡性腫瘤轉移淋巴瘤等。局部淋巴結腫大伴低熱、盜汗、消瘦者,提示為淋巴結結核、惡性淋巴瘤或其他惡性腫瘤等。淋巴結腫大伴週期性發熱者,多見於惡性淋巴瘤;全身淋巴結腫大伴發熱者見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白血病、淋巴瘤等,偶可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淋巴結腫大伴皮疹者多見於某些傳染病或變態反應性疾病,亦需警惕淋巴瘤。根據結核病接觸史局部體征,特別是已形成寒性膿腫,或已潰破形成經久不愈的竇道或潰瘍時,多可作出明確診斷。必要時可作胸部透視,明確有無肺結構。
頸部一側或兩側有多個大小不等的腫大淋巴結,一般位於胸鎖乳突肌的前、後緣。初期,腫大的淋巴結較硬,無痛,可推動。病變繼續發展,發生淋巴結周圍炎,使淋巴結與皮膚和周圍組織發生粘連。各個淋巴結也可相互粘連,融合成團,形成不易推動的結節性腫塊 。晚期,淋巴結髮生乾酪樣壞死、液化,形成寒性膿腫。膿腫破潰後,流出豆渣樣或稀米湯樣膿液。最後形成一經久不愈的竇道或慢性潰瘍,潰瘍邊緣皮膚暗紅、潛行,肉芽組織蒼白、水腫。上述不同階段的病變,可同時出現于同一病人的各個淋巴結。病人抗病能力增強和經過恰當治療後,淋巴結的結核病變可停止發展而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