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湄公血吸蟲病的中醫治療
問題
【黃疸】
【歸檔】 15年05月04日
湄公血吸蟲病的中醫治療
網友回答
(一)治療 治療應用吡喹酮1天療法20mg/(kg·次)3次/d療效良好 (二)預後 血吸蟲病患者包括腦型與侏儒症如能早期接受病原學治療預後大多良好晚期血吸蟲病有高度頑固性腹水併發上消化道大出血黃疸肝性腦病原發性腹膜炎以及併發結腸癌患者預後較差
湄公血吸蟲病於1950年在泰國南部首先發現,本病在老撾湄公河的江島(Khong island)流行。1978年才正式命名為湄公血吸蟲病(schistosome mekongi)。水中的蟲卵進入螺體,在螺體內發育為尾蚴。尾蚴從螺體逸出,尤其早晨為多,終宿主通過接觸疫水感染尾蚴。進入人體的尾蚴可通過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到達個各個器官組織,引起病變。本病的主要臨床症狀為發熱、肝脾腫大、腹痛、腹瀉等(一)發病原因湄公血吸蟲雌蟲長12~23mm,卵巢與卵膜位於中部1/5處,子宮內含蟲卵,蟲卵正圓形,直徑40~45μm,卵殼一側近末端有一小結,雄蟲長15~40mm,有7個睾丸,抱雌溝從頭部延伸至末端,體表多刺狀突起,湄公血吸蟲寄生在腸系膜靜脈內,生活史與日本血吸蟲相似,但有下列不同:①蟲卵較小,正圓形;②螺中間宿主為新擬釘螺屬(Neotricula)的開放擬釘螺,為3mm×2mm小螺,在水中生活,不是水陸兩栖;③從尾蚴感染至成蟲產卵的潛伏期較長,小鼠為35天;狗與倉鼠為43~49天,而日本血吸蟲在小鼠體內產卵為20~26天,家兔對湄公血吸蟲不易感。新擬釘螺分為α,β與γ三種,傳播媒介以γ種為主,螺殼上有3個大黑點,故又名虎紋螺,湄公河雨季水位高時,該螺吸附在河底石塊下;在旱季水位低時則大量滋生在河道淺水中,吸附在石塊,岩石與樹枝上,尾蚴從螺體逸出,尤其早晨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