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做搭橋有什麼風險?最近我爸爸要做
心臟搭橋手術的風險是有很多,和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都有關,也和選擇的手術方法有關的.心臟搭橋手術的風險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可能,急性心肌梗塞可能,心律失常等.心臟搭橋手術是在心臟表面開刀,而不是解剖心臟,對心臟的損傷極小,心臟搭橋手術的風險不高,成功率高達98.5%。
心臟搭橋手術的風險是有很多,和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都有關,也和選擇的手術方法有關的.心臟搭橋手術的風險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可能,急性心肌梗塞可能,心律失常等.心臟搭橋手術是在心臟表面開刀,而不是解剖心臟,對心臟的損傷極小,心臟搭橋手術的風險不高,成功率高達98.5%.目前統計表明,國內心臟搭橋手術成功率97%-98%。住院總費用約5-6萬。手術風險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急性心肌梗塞等。以下是相關詳細心臟搭橋手術的風險的詳細介紹。治療冠心病主要有藥物治療、搭橋手術及支架介入三種方式,內科大夫負責開藥和放支架,外科大夫主要負責搭橋手術。長期以來,內科、外科大夫經常發生“爭執”,試圖說明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其實,治療冠心病三種方式各有千秋。藥物治療雖不能改變血管狹窄狀況,但仍是冠心病治療的基礎及重要手段。放支架雖然創傷小,可以讓狹窄的血管變得更通暢,但有血管再狹窄的風險。搭橋手術則要麻煩得多,不僅要全麻,手術時間也長,給人一種風險大的假像。心臟搭橋是怎樣完成的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其病因是心臟血管狹窄或堵塞,供血減少,導致心臟無法正常工作。心臟搭橋手術就是取心臟外的一段靜脈或動脈,通過手術暴露出心臟,把取下的血管兩端接在心臟血管上,繞過狹窄或已經堵塞的心臟血管。這種方法相當於在堵塞的道路之上架一座橋,使原本無法通行的車輛順利通過,因此,有人形象地將這種手術稱為“心臟搭橋”。手術後,血液繞過狹窄部分,到達心臟缺血部位,改善心肌的血液供應,進而達到緩解心絞痛症狀、改善心臟功能,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和延長壽命的目的。搭橋手術優勢不可替代隨著治療冠心病的方法日益完善,創傷小的支架治療成為很多心臟病患者的首選。甚至有人聲稱,“心臟搭橋”手術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其實,搭橋手術的優勢是不可替代的。首先,再狹窄率一直是介入治療的軟肋,在狹窄的冠狀動脈處放置普通支架,半年的再狹窄率為30%左右,即使使用藥物塗層支架,再狹窄率也在5%左右。而心臟搭橋手術,就不用過多擔心再狹窄的問題。另外,並不是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適合做支架治療,比如血管的分叉處,或者一根血管有兩處以上狹窄,或者血管完全閉塞等情況放支架就比較困難,而且風險大。事實上,對於複雜病變,外科心臟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仍是最佳選擇。用“立竿見影”形容搭橋手術的術後效果很貼切,許多患者在接受“心臟搭橋”手術後幾天,便能上下樓梯,一周後便能走出家門,術後1~2個月就能上班。近年來,隨著外科微創技術迅速發展,搭橋手術不用切開胸骨就能完成。因此,“心臟搭橋”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心臟搭橋風險沒有那麼高在患者看來,在心臟上動刀子,風險肯定不小,這也成為人們不願意接受搭橋手術的主要原因。其實,心臟血管多在心臟表面,也就是說搭橋手術是在心臟表面開刀,而不是解剖心臟,對心臟的損傷極小。在國外,搭橋手術都是年輕大夫做,資歷深的大夫做先心病、心臟瓣膜置換手術。由此證明,搭橋手術風險並不高。心臟搭橋手術風險與療效同在心臟搭橋手術雖然有一定風險,但採用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仍是目前全世界範圍內治療冠狀動脈狹窄、心肌缺血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醫院裡,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確定一種適合病人症狀的最佳治療手段,如藥物治療、介入治療或搭橋手術治療。介入治療的優點是創傷小、恢復快,易於被患者接受。但是,介入治療有一定的適應症範圍,而且血管狹窄的復發率較高,做普通支架半年內可能有20%左右的患者會出現血管再狹窄的現象,而採用藥物塗層支架使血管再狹窄有了明顯下降。目前採用介入治療冠心病的範圍越來越廣,由早期簡單的、局限的單支病變、兩支病變到現在治療冠狀動脈狹窄的各類病變等。但是,介入治療並不適合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對於病變比較廣泛以及特殊部位病變的患者,採取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治療要比介入治療效果好。因為採用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可以徹底地解決病人冠狀動脈狹窄的情況,復發率低,遠期效果好。但該手術創傷比較大,而且有一定的手術風險。尤其是對於年齡較大、既往有合併腦動脈硬化、發生過腦梗塞病史的人,容易出現腦神經併發症,輕者會出現一過性記憶力減退,但絕大多數患者在1周至7個月之內可以恢復正常。而嚴重者可能會遺留永久性腦損傷,包括昏迷、偏癱、失語、嚴重記憶力減退、性格改變等。這種情況一般局限在部分高危病人,發生率較低。儘管如此,採用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仍是目前全世界範圍內治療冠狀動脈狹窄、心肌缺血最有效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