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身體這處不碰也疼絕對是大病

長期久坐、缺乏鍛煉、外傷引起的肌肉拉傷、骨質疏鬆、腎結石、婦科病等, 都使腰疼成為現代社會的多發病、常見病。 由於引發腰疼的原因不同, 其種類也很繁多, 日常我們可以通過自我檢查來判斷我們的腰疼是怎麼回事, 從而對症治療。

1.能摸到、有壓痛———腰肌勞損

腰肌和腰背筋膜疼痛, 位置相對比較淺, 如果感覺腰疼, 而且能摸到, 按壓時有疼痛感, 往往可能就是腰背筋膜炎(即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重在預防:首先, 應重視避免容易引起“閃腰”的動作;其次, 一旦腰部扭傷必須休息, 防止脊柱不斷活動, 干擾損傷軟組織修復;最後,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須保持良好的姿勢。

2.位置很深、活動受限———腰椎間盤問題

當腰椎間盤出現問題, 其疼痛位置在身體後中心比較深的地方。 感覺很疼, 甚至活動受到限制, 彎不了腰。 但觸摸腰和後背時, 並沒有很疼的壓痛點。 這往往是腰椎間盤引起的牽扯痛,

或小關節功能紊亂引起的疼痛, 確診需要借助CT或核磁共振。

3.腰疼並伴隨下肢放射痛———神經受累

所謂的放射痛就是沿著腰一直到大腿、小腿, 甚至足背、足底一條線的疼, 或有麻木、踮腳走不了路、下肢無力等症狀, 這些情況都可能是神經受累所致。

此時千萬不要強忍著, 需要去醫院檢查壓迫程度及壓迫位置。 因為神經受累導致的腰疼後遺症相對較多, 干預得越晚, 療效可能越差。

4.待著不動也疼———須排除腫瘤可能

出現不明原因的腰疼, 又找不到特殊的壓痛點, 夜間睡著時也疼得厲害, 處於舒適、放鬆的休息狀態時仍然很疼, 必須及時到醫院排除是否為腫瘤, 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