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飯前喝還是飯後喝
中藥的副作用比西藥小, 因此, 現在也有不少人寧願喝苦點的中藥來治病, 想要讓中藥發揮最大的藥效, 除了要注意煎煮外,
中藥飯前喝還是飯後喝
空腹服
又稱平旦服, 指在早晨未進食前服藥。 具有滋補作用的湯藥, 宜早晨空腹服用, 以利於充分吸收。 用於驅蟲或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也宜空腹服, 這樣可以使藥物迅速入腸, 並保持較高濃度而迅速發揮藥效。 具有瀉下作用的湯藥也是如此, 以增強藥效。
飯前服
一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 病位在下, 應在飯前服藥, 以使藥性容易下達, 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 治療腸道疾病, 也宜在飯前服藥。 因為, 在胃空狀態下, 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 較快通過胃入腸, 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 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
飯後服
一般在飯後15~30分鐘服藥。
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 補心脾、安心神、鎮靜安眠的藥物可在此時服用。 另外, 某些西藥如催眠藥、驅蟲藥及抗過敏藥等, 一般也應在夜晚臨睡前半小時服用。
最後提醒:中藥什麼溫度喝最好?
“趁熱喝”是大部分人喝湯藥的習慣。 其實, 喝湯藥不一定要“趁熱”。
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 即藥湯煎煮後立即濾出, 在常溫下晾至30℃~40℃時再喝, 特別是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 如瓜蔞仁、乳香等, 溫服和胃益脾, 能減輕刺激。
丸、散類的中成藥應該以溫開水送服, 這也是溫服的一種。
對於感冒清熱顆粒等顆粒狀清熱類中成藥, 通常會含有一些清溫解表的成分, 水溫過熱也會影響藥效。 因此, 對於這類顆粒狀中成藥, 應當用60℃~70℃的水衝開, 等水溫降至40℃左右時再服用。
中藥飯前喝還是飯後喝, 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藥都有不同的服用時間, 並不能一概而論, 要在醫師的指導下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