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寶寶少生病的中式保健DIY

幼兒的常見病, 以“ 停食” 、“ 上火”、“著涼”比較常見。 表現主要是寶寶不愛吃飯、經常性便秘、煩躁哭鬧等;從面色上看, 會發現寶寶面色發暗、口周發青、頭髮稀黃或打綹兒, 再有就是換季的時候容易生病。

停食簡單地說就是吃多了, 寶寶的消化系統尚處在逐漸完善的過程當中, 如果飲食不知節制, 就會導致飲食積滯, 內熱蓄積、甚至厭食腹瀉, 這就是常說的“積食”或“停食”。 再有, 寶寶都比較活潑好動, 常聽媽媽們說自己的寶寶“一刻都不閑著”, 愛玩多動的天性, 再加上幼兒皮膚細薄、腠理疏鬆, 一動就會“滿身是汗”,

而出汗時毛孔張開, 若是此時感受風寒, 又恰逢內熱較盛之時, 就非常容易感冒, 甚至發燒。 對於這樣的病症, 無論是西醫治療還是中醫調治, 寶寶都不免遭受一些痛苦。

因此, 日常預防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平時注意調理, 類似的小病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 “若要小兒安, 三分饑與寒”, 從中醫的角度來講, 這種說法是非常有道理的。 “三分饑”是指不要吃得過飽。 因為現在生活條件較好, 家長出於對孩子的寵愛, 會給孩子吃各種各樣高營養的食物, 生怕孩子營養不全面, 殊不知這樣做反而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 會積食生熱;另外, 以中國人的體質而言, 較適合食用五穀及蔬菜, 而高蛋白質、高熱量的食物吃得過多,

超過了人體的消化能力, 會導致胃腸過滿, 令消化系統長期處於過大的壓力之下, 久而久之會傷元氣。

“三分寒”是指幼兒新陳代謝快, 如果穿得太多, 捂得太嚴實的話, 身體裡的熱量散不出來, 會容易加重內熱, 而適當穿少一些, 可以鍛煉寶寶的禦寒能力。

補充一點就是,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購買進口的水果, 或是家裡常常食用反季蔬菜, 認為它們口感新鮮、味道好, 但從中醫的角度來講, 這樣的吃法也是不太健康的。 中醫常講要“按時進補”。 所謂按時進補, 就是按照自然的時令, 食用當地、當季的食品, 提倡“冬溫熱、夏清涼”的飲食方式。 食用進口或反季食品時, 往往會產生相反的作用, 如在冬天食用熱帶的水果, 這種水果可能非常適合當地人,

因為那裡氣候炎熱, 而在寒冷的季節裡食用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飲食之外, 在日常保健的時候, 家長可以試著給寶寶做做中式按摩。 方法如下:

按摩方式一:摩腹

對於常常消化不良、容易積食的寶寶, 家長可以採用“摩腹”的手法。 方法是:媽媽面向寶寶, 以寶寶的肚臍為圓心, 用手掌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在寶寶的肚子上緩緩轉圈進行按摩, 每次1 0 0圈。 按摩的時候要注意媽媽的手掌要以溫暖、柔軟為宜, 可在手上塗一些性質溫和的潤膚露, 乾燥的季節, 也可以在寶寶的腹部適量塗一些潤膚露, 以免因皮膚乾燥而引起搔癢。

需要注意的是, 順時針和逆時針摩腹的功效是不同的:寶寶經常便秘, 或是兩三天才大便一次時,

要採用順時針的手法, 每天按摩100圈-300圈;如果寶寶有腹瀉的傾向, 每日大便次數為3次左右時, 要採用逆時針的手法, 按摩次數為100圈起。

按摩方式二:頭部按摩

現代化生活離不開電視、電腦, 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 甚至是嬰幼兒時期就接觸到這些東西, 但對於幼小的兒童來講, 電視裡面的一些內容往往過於刺激, 因此還是不要讓小寶寶過多、過早地接觸。

常給寶寶做一做頭部按摩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 對於睡眠不規律、容易夜啼的寶寶, 媽媽可採用頭部按摩的方法。 按摩的部位為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心, 在囪門的後面一點, 是兩耳角直上的連線中點, 也可以從兩眉頭中間向上一橫指起, 直到後髮際正中點來取此穴。

按摩的次數為每次50100次, 用手指在此部位輕輕打圈按摩即可。 要注意這種按摩只適合2歲以上的寶寶, 前囟未完全閉合的寶寶不適宜。

為寶寶接摩“太陽穴”也能起到安神、緩解頭痛、防治感冒的功效。 手法同上。

按摩方式三:捏脊

捏脊也叫“捏積”, “脊”是指部位而言, 而“積”是指症狀而言的。 捏脊療法對於各種體質的幼兒都比較適合, 它可以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 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同時整體地、雙向地調節內臟活動, 進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對消化道、呼吸道的保健功效尤為明顯。 捏脊顧名思義, 就是通過對該部分的捏拿撚動, 起到保健防病的效果。

具體的方法是, 讓寶寶俯臥在床上, 背部保持平直、放鬆。

媽媽用雙手拇指的指腹和食指中節靠拇指的側面抵在孩子的尾骨處, 向上捏起皮膚, 同時沿著脊柱自下而上, 向頸部方向撚動, 由臀裂直至頸部大椎穴。

一般要捏3次左右, 以皮膚微微發紅為度。 捏到最後一遍時, 常常捏三下, 向上提一次, 稱為“捏三提一”, 目的在於加大刺激量。 捏脊在早上及晚上進行療效較好。 媽媽要注意手部保持溫暖, 手法儘量輕柔、敏捷, 用力及速度均等, 捏到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每次捏的時間不宜太長, 以3—5分鐘為宜。 捏脊療法適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 過小的寶寶則不適合此方法。

另外, 如果寶寶背部的皮膚有損傷, 或是寶寶生病時, 家人也不要給捏脊。

值得一提的是, 中醫按摩的方法非常複雜, 遠遠不止這些。 爸爸媽媽如果感興趣,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瞭解。但在寶寶生病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帶孩子到專業的兒科診治,千萬不要自行處理,以免貽誤病情。對於較為複雜的推拿手法,最好還是帶寶寶到醫院進行,因為自行操作往往不易掌握。

爸爸媽媽如果感興趣,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瞭解。但在寶寶生病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帶孩子到專業的兒科診治,千萬不要自行處理,以免貽誤病情。對於較為複雜的推拿手法,最好還是帶寶寶到醫院進行,因為自行操作往往不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