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元節的習俗大全
“中元節”, 桂東人稱之為“七月半”。
關於中元節的起源, 有兩種不同的傳說。
一說是源於佛教《大藏經》中的目蓮救母的故事。 目蓮歷經千辛萬苦才到陰府, 見到死去的母親被一群餓鬼折磨, 目蓮用缽盆裝菜飯給母親, 卻被餓鬼奪走。 目蓮只好向佛主求救, 佛主被他的孝心感動, 授予《盂蘭盆經》, 目蓮按照經中指示, 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 餓鬼再也不敢來搶奪了。 為紀念目蓮的孝心, 佛教徒每都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 道教也在這一天舉行“中元普渡”, 供奉食物及焚燒冥紙, 讓無主孤魂飽吃一頓。
另一說是由古代“郊社”演變而來。 農民在夏收之後, 趁農閒舉行祭田、祭祖儀式, 酬謝管理土地的神靈和開闢田園的祖先, 也含有慶祝豐收的意義。 古時中元節只是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行, 是用素筵祭祀, 並規定不能在別人家中過夜。 後來從素食發展為葷食,從祭田、祭祖發展到超渡“無主孤鬼”。 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疫病, 死人多, 因而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稱為“鬼月”, 需要祭奠, “七月半”也就演變成“送鬼節”。
在桂東的習俗中, “七月半”是清明節之後的另一重要的祭祀時節。 其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清明節往往聚族而祭, “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 自七月之初, 在墟市街道中就可看到成山的祭品, 冥紙、冥衣、靈屋、線香和鞭炮,
雖然民間有關於牛郎織女七月十五鵲橋相會的美麗傳說, 但在桂東人的心目中, 卻永遠抹不去鬼的陰影。
桂東有句俗諺:七月半的鴨子--不知死期。 大概是七月跟死鬼和亡靈有著千絲萬縷的瓜葛, 所以人們的禁忌也不少。 除前面所說的夜不出戶之外, 還有不少傳統禁忌:農曆七月間, 要避免搬家, 婚宴更是罕見;不能開市、討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