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華藥都遇五禽戲58代傳人

清晨的安徽省亳州市, 空氣中彌漫著中藥材的清香, 魏武廣場人頭攢動, 近千名早起的市民舞步輕盈, 煞有陣勢。 其中, 最惹眼的是身著水紅色或者淺白色絲綢料子練功服的一群人, 他們似是舞蹈, 又似習武, 不停變換招式模仿動物, 忽跳、忽躬, 忽俯、忽仰、忽曲、忽直, 這就是神異華佗創立的五禽戲, 接力傳承近1800餘年, 在動靜起落間延年益壽, 被學界譽為養生「活化石」。

「五禽戲匯舒筋、活脈、暢氣、壯骨為一體, 具有健身、強魄、養生等諸多功能, 理所當然成為老百姓追捧學習的寵兒」。 任淑美是五禽戲第58代傳人,

研習這門養生延年的技藝已整整20年, 對此推崇倍致。 她在前不久的第七屆香港國際武術節, 捧回兩項金獎。

亳州為神醫華佗的故鄉, 也是中華藥都之一。 關於五禽戲, 當地民間流傳一個溫情脈脈的傳說。 聽任淑美講, 那是某個溽熱的夏夜, 華佗讓家人傳話給弟子吳普和樊阿, 速到元化草堂, 他有話要說。

當他們匆忙趕至地點, 只見師傅身披月光、端坐椅上, 手持銀髯, 氣定神閑, 面目慈祥掩飾不住興奮, 向愛徒道出一個能讓人長生不老的「法術」。

「吾有一術, 名五禽之戲。 一曰虎, 二曰鹿, 三曰熊、四曰猿, 五曰鳥, 以亦除疾, 兼利蹄足, 以當導引。 」 華佗說, 「體中不快, 起作一禽之戲, 沾濡汗出, 因上著粉, 身體輕便, 腹中欲良。 」

吳普和樊阿發現師傅所演示的「法術」,

就是模仿虎、鹿、熊、猿與鶴的生活習性, 連貫成一整套的動作, 忽跳、忽躬, 忽俯、忽仰、忽曲、忽直, 猶如灑脫的舞蹈, 又如幹練的武術。

自此, 師徒相約每日晨練, 數年不輟。 「華佗高齡時依舊明目皓齒, 假若不是惹怒曹操遭遇橫禍, 長命百歲肯定不是問題。 」任淑美作為五禽戲的第五十八代傳人, 在閒暇時間, 自願兼任當地法院、教育、煙草等多個行業機構的五禽戲教練, 同時還在亳州市人流量最大的魏武廣場擔當民眾體育志願者。

冬練三九, 夏練三伏, 任淑美義務教徒15年。 如今有多少弟子已經藝滿出山?任淑美不禁莞爾, 「沒有作過具體統計, 現在能夠完整打完整套五禽戲的男女老少, 少說也有兩萬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