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運動后易“損傷”警惕骨腫瘤

“如果不是因為一次爬山意外扭傷了腳, 踝關節疼痛來我們醫院就診, 可能短時間也不會被查出竟然患有骨腫瘤。 ”省新華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姜滔副主任醫師說, 不久前, 他們接診了這樣一位50多歲的趙先生。

姜滔副主任醫師說, 骨腫瘤前期癥狀不明顯, 不易被發現, 不少人在運動后, 骨頭或關節會輕微損傷, 出現疼痛甚至骨折, 檢查后才發現竟患了骨腫瘤。 其實年輕人更易患原發性骨腫瘤, 且越年輕腫瘤的惡變程度越高, 而老年人則多見轉移性骨腫瘤。

爬山扭傷腳查出骨腫瘤

“趙先生平時喜歡爬山,

在一次爬山時, 不小心扭傷了腳, 踝關節疼痛得很厲害。 當時他還沒太在意, 以為就是普通的扭傷, 引起踝關節疼痛。 ”姜滔副主任醫師說, 當趙先生到省新華醫院骨科時, 我們給患者進行了詳細檢查, 最終發現趙先生竟為腫瘤骨轉移。

醫院在為趙先生做了磁共振后, 發現有許多小的病灶, 骨頭破壞, 就像遭遇了蟲蛀一般。 醫院為趙先生做了磁共振和CT的進一步檢查, 最后才發現趙先生轉移性的骨腫瘤, 但患者前期絲毫沒有感覺。

趙先生很疑惑, 只是輕微的運動損傷, 踝關節為什么疼得那么厲害?

姜滔副主任醫師解釋說, 其實, 像趙先生這樣的情況, 并不是簡單的關節疼痛, 其實患者早已存在骨腫瘤。 他形容, 患者的骨頭內部就好比爛木頭,

只要輕微的損傷或運動, 就可能出現病原性骨折。

很多腫瘤并不是一開始就會表現出癥狀。 如趙先生一樣, 因為運動后, 出現疼痛, 或骨折后, 被檢查出骨腫瘤的患者不少, 姜滔副主任醫師說, 省新華醫院骨科一年接診的骨腫瘤患者有十多例。

青壯年有兩個發病高峰期

姜滔副主任醫師解釋, 骨腫瘤是發生于骨骼或血管、神經、骨髓等的腫瘤, 有良性、惡性之分。 良性骨腫瘤易根治, 預后良好、惡性骨腫瘤發展迅速, 預后不佳, 死亡率高, 至今尚沒有滿意的治療方法。

骨腫瘤在人群中發病率約為0.01%。 在骨腫瘤中:良性占50%, 惡性骨腫瘤占40%, 腫瘤樣病變占10%左右。

骨腫瘤一般發生的部位以大腿骨和小腿骨最多, 如骨肉瘤、骨巨細胞瘤、骨軟骨瘤等。

發生軀體腫瘤較少, 如轉移瘤、多發性骨髓瘤及軟骨肉瘤等。

從發病的年齡上看, 有兩個高峰階段, 第一個高峰是在10到20歲, 一般多為原發性骨腫瘤;而第二個高峰是壯年以后, 主要為轉移性骨腫瘤。 二分之一的原發性惡性腫瘤病人發生在10到20歲, 尤其是骨肉瘤病人, 三分之二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內, 說明惡性骨腫瘤多發于青少年, 危害較大。 一般來講年齡越小, 惡性骨腫瘤的惡性程度越高, 而且目前在治療上還沒有很大的突破。

骨腫瘤與其他腫瘤相同, 其發病因素很復雜, 主要和家族遺傳性有關。 骨腫瘤多發生于10到30歲之間, 說明骨胳發育生長旺盛, 與腫瘤的發生有關。

早期會感覺疼痛出現腫塊

姜滔副主任醫師認為, 早期發現骨腫瘤對治療和預后影響很大。 早期的表現為感覺骨或關節的疼痛, 一般在開始時較輕, 并呈間歇性, 疼痛可逐漸加重, 并發展為持續性。 多數患者在夜間疼痛加劇以致影響睡眠, 在疼痛發生了一定的時間后會腫脹或出現腫塊。

還可能出現病理性骨折, 也就是腫瘤部位只要有輕微外力, 就易引起骨折。 骨折部位腫脹疼痛劇烈, 脊椎病理性骨折常合并截癱。

青少年如果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膝關節周圍疼痛, 發熱、肢痛、腫脹、白細胞增多等急性骨髓炎時, 要警惕尤文氏肉瘤和骨肉瘤的可能。 老年人出現不明原因的肢痛、腰背痛, 且有進行性加重的趨向時, 要警惕有轉移性骨腫瘤的可能。

在早期發現以上癥狀, 特別是在青壯年或老年人有以上的癥狀時, 要警惕骨腫瘤的發生, 并及時到骨腫瘤治療經驗豐富的大醫院就診, 進行系統檢查, 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