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放療後吃什麼?
放射治療是利用電離輻射治療各種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 但由於放療對正常組織和癌細胞均有殺傷作用, 因此, 常可引起一系列毒性反應。
臨床上放療的毒性反應常與腫瘤的部位、患者的個體差異、治療時的腫瘤大小、照射劑量、療程長短密切相關。 如能根據放療不同階段進行合理科學的飲食調理, 就可有效減輕放射線的損傷, 把治療堅持到底。
頭頸部癌症放射治療的飲食選擇
頭頸部腫瘤包括鼻咽癌、口腔癌、喉癌等。 癌症在放射治療時幾乎百分之百引起口腔黏膜和唾液腺損傷, 造成唾液腺分泌減少, 口腔、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腫、疼痛, 甚至出現潰瘍, 更嚴重者可合併聲音嘶啞、進食困難等。 此時的合理飲食調理非常重要, 選擇食物以清淡為主, 提倡清涼甘潤、生津養陰食品。 主食以大米、小麥、大豆類為主, 肉類側重豬肉、鴨肉、鵝肉、甲魚(鱉)、牡蠣、蛤蚌、螃蟹等,
胸部癌症放射治療的飲食選擇
胸部腫瘤, 如食道癌、肺癌、乳腺癌及縱膈惡性腫瘤在接受放療期間或放療後, 常可見放射性食道炎、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食道炎可造成食道黏膜充血、水腫, 嚴重者可見進食梗阻、黏膜潰瘍、吞咽時胸骨後疼痛;放射性肺炎可見口咽乾燥, 乾咳少痰。 以上症狀多屬濕熱瘀毒, 飲食調理以具有清潤化痰、消炎解毒作用的食品為主, 可選擇五汁飲(雪梨汁、甘蔗汁、鮮藕汁、鮮牛奶、鮮韭汁),
盆腔癌症放射治療的飲食選擇
盆腔腫瘤, 如子宮頸癌、卵巢癌、直腸癌等在放射治療時, 放射線常損傷結腸、直腸黏膜, 導致腸壁黏膜充血水腫、炎性細胞浸潤、黏膜潰瘍等, 臨床上可分為急性放射性腸炎和慢性放射性腸炎。 急性放射性腸炎一般出現在放療期間或放療結束後3個月內, 主要表現為裡急後重、腹痛、愎瀉、黏液便或血便。 這時可用茶葉20克炒黃, 生薑6克切片, 大蒜頭1個(搗碎), 加水150毫升煎20分鐘,
慢性放射性腸炎多出現在放射結束3個月以後, 臨床表現為間歇性腹瀉或大便次數增多, 便中帶血或黏液, 伴腹痛、貧血等。 飲食調養應選擇易消化吸收、營養豐富並具有消炎、消腫、利尿的食品, 如山藥、洋蔥、鮮馬齒莧、鮮藕、紫菜、茄子、絲瓜、生薏仁米、紅小豆、山蕨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