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消化性潰瘍

概述
消化性潰瘍:潰瘍的形成和發展與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 它發生在與胃酸接觸的部位如胃和十二指腸, 也可發生于食管下段, 胃空腸吻合口附近及Meckel憩室。 約95-99%的消化潰瘍發生在胃或十二指腸, 故又分別稱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在發病情況、發病機理、臨床表現和治療等方面存在若干不同點。

病因
目前認為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多病因疾病。 各種與發病有關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感染、遺傳、體質、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神經精神因素等, 通過不同途徑或機制,

導致上述侵襲作用增強和或防護機制減弱, 均可促發潰瘍發生。
一、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侵襲作用及影響因素。
1.胃酸一胃蛋白酶的侵襲作用, 尤其是胃酸的作用, 在潰瘍形成中占主要地位。
2.神經精神因素。 持續、過度的精神緊張、勞累、情緒激動等神經精神因素常是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和復發的重要因素。
3.幽門螺旋桿菌系致消化性潰瘍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削弱粘膜的保護因素。
三、其它因素
1.遺傳因素有關。
2.飲食、藥物、吸煙的影響食物和飲料對胃粘膜及其屏障可以有物理性(過熱、粗糙等)或化學性(如過酸、辛辣、酒精等)損害作用。 多種藥物, 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利血平、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在吸煙的人群中, 消化性潰瘍發病率顯著高於不吸煙者,
其潰瘍癒合過程延緩, 復發率顯著增高, 以上與吸煙量及時間呈正相關性。
3.全身性疾病的影響。 如肝硬化術後, 肺氣腫、類風濕性關節炎。
綜上所述, 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襲作用增強和或胃粘膜防護機制的削弱是本病的根本環節。 任何影響這兩者平衡關係的因素, 都可能是本病發病及復發的原因。

症狀
多數消化性潰瘍患者具有典型臨床表現。 症狀主要特點是:慢性、週期性、節律性上腹痛, 體征不明顯。 部分患者(約10-15%)平時缺乏典型臨床表現。 而以大出血、急性穿孔為其首發症狀。 少數特殊類型潰瘍其臨床表現又各有特點。
典型症狀:
(一)上腹痛、慢性、週期性節律性上腹痛是典型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症狀。


(二)其它胃腸道症狀及全身症狀噯氣、反酸、胸骨後燒灼感、流涎、噁心、嘔吐、便秘等可單獨或伴疼痛出現。

檢查
一、X線鋇餐檢查是重要方法之一。 特別是鋇氣雙重對比造影及十二指腸低張造影術的應用, 進一步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
二、內鏡檢查。 對消化性潰瘍可作出準確診斷及良性惡性潰瘍的鑒別診斷。
三、胃液分析。
四、糞便隱血檢查。 潰瘍活動期, 糞隱血試驗陽性, 經積極治療, 多在1-2周內陰轉。

治療
一、一般治療。
1、飲食要定時, 進食不宜太快, 避免過飽過饑。
2、戒酒及戒煙亦為治療的一部分。
3、應禁用能損傷胃粘膜的非甾體炎藥如阿斯匹林、消炎痛, 保泰松等。
4、穩定情緒, 解除焦慮。
二、藥物治療。
1、抗酸劑。 主要為碳酸氫鈉, 碳酸鈣,

氫氧化鋁, 次碳酸鉍。 常用複方製劑有:胃舒平、鋁鎂合劑、胃瘍甯、樂得胃、複方鈣鉍鎂等。
2、胃酸分泌抑制劑。 常用的有:顛茄, 阿托品, 山莨菪堿, 呱吡氮平, 甲氰米胍, 法莫替丁, 洛賽克。
3、加強保護因素的藥物。 常用的有:硫糖鋁, 三鉀二枸櫞絡合鉍, 生胃酮。
4、抗菌治療由於幽門螺旋桿菌與消化性潰瘍的發病可能有關。 加服抗菌劑如痢特靈等。
三、手術治療。
手術指征為:經過嚴格內科治療不愈的頑固性潰瘍, 胃潰瘍疑是惡變者或有嚴重併發症內科治療不能奏效者。
四、預後:復發率5年內復發率可達50-70%, 十二指腸潰瘍復發率比胃潰瘍更高。
五、預防:注意精神情緒, 鍛煉身體, 增強體質。 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 節制煙酒, 避免暴飲暴食及刺激性藥物,
食物, 注意生活規律, 勞逸結合, 避免各種誘發因素。